帕金森病临床症状之运动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帕金森病的两种症状及应对措施:一是运动减少症状,表现为动作迟缓、精细动作笨拙、“小写症”“面具脸”等,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应对措施包括规律运动训练、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以及左旋多巴制剂等药物治疗;二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涉及消化、心血管、泌尿、皮肤等多个系统,同样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应对措施有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调节等非药物干预和针对不同症状的药物治疗,儿童患者治疗需多学科团队制定方案并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一、帕金森病运动减少症状
1.表现
运动减少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之一,患者常出现动作迟缓,随意运动启动困难。例如,行走时起步缓慢,步伐变小,上肢摆动减少。在精细动作方面,如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变得笨拙、不灵活,完成时间明显延长。书写时字体逐渐变小,称为“小写症”。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眨眼次数也减少。
2.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减少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神经肌肉功能减退,叠加帕金森病病理改变,会使运动减少症状的进展更快,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在症状表现和进展上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提示男性患者在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可能进展相对较快,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运动减少症状可能会加重。而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延缓症状进展。
病史情况:若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脑血管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运动减少症状。如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受损,与帕金森病相互影响,使运动障碍更为突出。
3.应对措施
非药物干预: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训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对于年龄较大、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可以选择如散步、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而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尝试慢跑、游泳等运动。物理治疗如按摩、康复训练也有助于改善肌肉僵硬和运动功能。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缓解运动减少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帕金森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表现
帕金森病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涉及多个系统。在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常出现便秘,这是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所致。还可能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皮肤方面可出现多汗、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肤油腻。
2.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本身较弱,帕金森病进一步破坏植物神经功能,使症状更为严重。如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加上帕金森病导致的胃肠蠕动减慢,便秘症状会更加顽固。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可能更为复杂。例如,更容易出现潮热、多汗等血管舒缩症状。
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会加重便秘症状。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也会更明显,因为精神因素可影响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
病史情况:若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等疾病,会加重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与帕金森病共同作用,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样化和严重化。
3.应对措施
非药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缓解便秘症状。对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要缓慢,避免突然站起。可穿弹力袜,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心理调节也很重要,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选择相应药物。如治疗便秘的缓泻剂,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等。但在用药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患者患帕金森病极为罕见,若出现相关症状,治疗方案需多学科团队制定,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