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异常的表现
胎动异常包括次数和频率异常,胎动次数明显减少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等,明显增多也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早期表现;胎动过于急促或不规律是胎儿宫内不适表现。高龄孕妇对胎动异常察觉更关键,双胎妊娠孕妇需密切关注两个胎儿胎动,有妊娠期并发症孕妇胎动异常更需重视,都应及时就医评估胎儿状况。
一、胎动次数异常
1.胎动次数明显减少:正常情况下,孕妇在妊娠28周后,12小时胎动次数应不少于30次。若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或较以往同一时间胎动次数减少50%以上,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胎儿缺氧时首先表现为胎动次数的改变,当胎动次数显著减少时,需高度警惕胎儿在宫内的状况。不同孕周的胎儿活动情况有所差异,孕晚期胎儿活动空间相对变小,但正常胎动仍有一定规律,若出现明显减少需及时就医评估。对于经产妇等有一定经验的孕妇,能更早察觉胎动的变化,而初产妇可能相对不敏感,所以不同人群对胎动次数变化的察觉时间和反应可能不同,但都应重视胎动次数的异常减少。
2.胎动次数明显增多:在某些情况下,如胎儿受到外界刺激(孕妇突然受到惊吓、外界声音刺激等)、孕妇低血糖等,可能会出现胎动次数明显增多的情况。但如果是无明显诱因的胎动频繁,也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早期表现,随后可能会出现胎动减弱、次数减少。比如,有研究发现,当胎儿在宫内缺氧时,早期可能先出现胎动频繁,之后才会逐渐出现胎动减少等情况。所以胎动次数明显增多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比如了解孕妇近期是否有特殊的外界刺激因素等,若持续胎动频繁且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二、胎动频率异常
1.胎动过于急促或不规律:正常的胎动是相对规律且有一定节奏的。如果胎动变得过于急促,毫无节奏可言,或者胎动的间隔时间极不规律,时多时少,这可能是胎儿宫内不适的表现。例如,胎儿在宫内受到脐带绕颈、胎盘功能异常等影响时,可能会出现胎动频率的异常变化。不同孕周胎儿的胎动频率和规律有所不同,孕晚期胎儿活动相对更有自己的节奏,若出现过于急促或不规律的胎动,孕妇应引起重视。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孕妇,其胎儿发生宫内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密切关注胎动频率的变化,因为这类孕妇的胎儿可能由于血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胎动异常。
三、特殊人群胎动异常的表现特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高龄孕妇对胎动异常的察觉可能更为关键。高龄孕妇若出现胎动次数减少、胎动频率异常等情况,往往需要更谨慎对待。因为高龄孕妇的胎儿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所以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应更快地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比如进行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来评估胎儿状况。而且高龄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可能相对复杂,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几率也较高,这也会影响胎儿的状况,所以高龄孕妇对胎动异常的观察和应对需要更加及时和全面。
2.双胎妊娠孕妇:双胎妊娠时,两个胎儿的胎动情况都需要关注。双胎妊娠的孕妇可能会感觉到胎动的次数相对较多,且两个胎儿的胎动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当出现胎动异常时,比如其中一个胎儿的胎动突然明显减少或增多、胎动频率异常等,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双胎妊娠时胎儿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任何一个胎儿出现宫内异常都可能通过胎动等表现出来,所以双胎妊娠孕妇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胎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比如通过B超检查了解两个胎儿的状况、进行胎心监护等,以确保两个胎儿都能在宫内健康发育。
3.有妊娠期并发症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孕妇,其胎儿发生宫内缺氧等异常的风险增加。这类孕妇的胎动异常表现可能更需要关注。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可能由于血糖过高或过低等情况出现胎动异常,表现为胎动次数减少、胎动频率异常等。这类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自我监测胎动,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因为妊娠期并发症会影响胎盘的功能等,进而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等,所以胎动异常在这类孕妇中更需要被重视,孕妇自身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胎动异常,不要拖延,尽快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