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怎么诊断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问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症状特点;体格检查包括测血压、查心率心律等一般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辅助检查有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和影像学检查(TCD、MRI及MRA、CT及CTA)。参考相关指南结合危险因素、症状及辅助检查异常综合诊断,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特殊人群诊断有其特点。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可能有不同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比如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血管相关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因素。了解生活方式,如是否长期吸烟、酗酒,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血管健康,增加慢性脑供血不足风险。还要询问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会影响代谢进而影响血管,高脂血症会导致血脂在血管壁沉积等。
2.症状特点:询问头晕、头痛等相关脑部供血不足相关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等。例如头晕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头痛是搏动性还是胀痛等,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与脑供血不足相关。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征:测量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重要相关因素,需关注血压是偏高、偏低还是正常范围。检查心率、心律,异常的心率和心律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进而影响脑供血。
2.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有无认知功能减退等情况。进行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如肢体肌力、肌张力检查,看有无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检查感觉功能,如痛觉、触觉等是否正常;检查反射,包括腱反射等,异常反射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病变与脑供血不足相关。
三、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了解患者有无贫血情况,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脑供血。
生化检查: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血糖异常(如高血糖或低血糖)、血脂异常(如高脂血症)会影响血管状态,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一些代谢产物的清除等,进而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相关。例如高脂血症时,血脂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狭窄等,影响脑供血。
2.影像学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判断脑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痉挛等情况,从而评估脑供血状况。通过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等血流速度变化,能初步了解脑血流情况。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I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发现脑部有无缺血灶等病变。MR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走行及有无狭窄、闭塞等情况,对于判断脑供血不足的血管因素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发现颅内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狭窄等。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CT血管成像(CTA):CT能快速发现脑部有无出血等急性病变,CTA可以显示脑血管的情况,对于排查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有一定作用。
四、诊断标准及综合判断
1.参考标准:目前临床上一般参考相关指南中的诊断要点,如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相应的脑部供血不足相关症状,结合辅助检查中脑血流、脑血管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来综合诊断。例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出现长期头晕等症状,TCD显示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MRA提示颅内动脉有轻度狭窄等,综合起来可考虑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
2.与其他疾病鉴别:需要与偏头痛、梅尼埃病等其他可引起头晕等症状的疾病相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比如偏头痛有其典型的头痛特点及发作规律等,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结合相关检查可进行鉴别。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特点,更要注重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因为老年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可能与多种复杂的血管及全身因素相关;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特殊人群,在诊断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对脑供血的影响,在辅助检查时要更全面地评估基础疾病状态对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综合影响,并且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干扰诊断的因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