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相应症状表现,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体征表现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有胸廓改变、语颤、叩诊、听诊等变化;不同病情阶段表现有差异,轻度仅轻微不适,中度气短明显,重度日常受限,极重度生活完全依赖且有严重并发症;特殊人群表现有特点,老年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儿童症状更重变化快,女性病情进展速度有差异,吸烟等人群风险高、症状出现早进展快。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为明显,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随病情发展,咳嗽可终身不愈。部分患者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患者有少量黏液性痰。例如长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会出现长期的慢性咳嗽。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例如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在快速行走时出现气短,而病情较重者可能在静坐时就有气短表现。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会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体征表现
早期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不同病情阶段的表现差异
轻度:此阶段可能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在剧烈活动时出现气短,肺部体征可能不明显,肺功能检查轻度异常,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70%,但FEV?≥80%预计值。例如一些长期吸烟但病情处于早期的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短,而日常活动不受限。
中度:气短症状明显,在平地行走时就会出现气短,肺功能检查FEV?占预计值的50%-79%,FEV?/FVC<70%。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加重,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等。
重度:气短显著,轻体力活动即感气短,肺功能检查FEV?占预计值的30%-49%,FEV?/FVC<70%。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可能需要依赖吸氧等治疗,肺部体征更加明显,如呼吸音明显减弱等。
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严重,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可能有气短,肺功能检查FEV?<30%预计值或FEV?<5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FEV?/FVC<70%。患者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照顾,肺部体征严重,常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心病等。
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气短症状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咳嗽、咳痰等症状也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典型。例如老年患者可能以乏力、食欲减退等非典型症状就诊,容易延误诊断。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症状可能较成人更严重。常表现为反复的喘息、咳嗽、气促等,可能与遗传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关。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及时治疗。例如儿童患者在感染等诱因下,可能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
女性患者: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病情进展速度可能有差异。此外,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激素替代等相关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但总体临床表现的核心还是围绕慢性咳嗽、气短等主要症状展开。
有吸烟史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较高,其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比非吸烟人群更容易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症状,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对于这类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其吸烟史对病情的影响,积极劝导戒烟等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