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包括:颈内动脉系统TIA可出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对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单眼一过性黑矇,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对侧下肢无力、排尿障碍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可出现脑干缺血的眩晕、平衡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性瘫痪,小脑缺血的共济失调;发作特点为症状通常数分钟达高峰,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超24小时且反复发作;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老年人症状相对不典型易被忽视且需综合基础疾病考虑,女性与男性无明显本质差异但特殊时期可能略有不同,有基础病史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各有其相关影响。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
(一)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缺血影响不同脑区的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无力或轻偏瘫,这是因为大脑中动脉负责供应大脑半球的大部分区域,包括运动中枢所在的区域。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手臂或腿部力量减弱,无法正常持物或行走。还可能有对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这是由于感觉传导纤维受到影响。另外,也可能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这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累及眼动脉时的典型表现,是因为眼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单眼短暂失明。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缺血:较少见,可出现对侧下肢的无力,因为大脑前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部等区域,影响到下肢的运动调控区域。还可能有排尿障碍等症状,与大脑前动脉对排尿相关中枢的影响有关。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脑干缺血:常见的症状有眩晕、平衡失调,这是因为脑干是平衡觉等多种神经传导的重要部位。患者可能站立或行走不稳。还可出现复视,是由于脑干内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或传导束受损,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也是常见表现,因为脑干内有控制吞咽和发音的神经结构,缺血时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另外,还可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变侧的面部麻木或无力和对侧肢体的瘫痪,这是脑干内运动和感觉传导束交叉走行导致的特征性表现。
小脑缺血: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如行走时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这是因为小脑是协调运动的重要器官,缺血时其协调运动的功能受到影响。
(二)发作特点
1.短暂性
症状通常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例如,患者出现的肢体无力症状可能在520分钟达到最严重程度,然后逐渐缓解,一般在12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
2.反复发作性
可以频繁发作,在短时间内多次出现上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患者发作频率不同,有的可能几天发作一次,有的可能数小时内多次发作。反复发作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因为脑血管内的微栓子等因素反复出现,导致脑部反复出现缺血情况。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老年人:老年人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例如,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头晕、肢体轻度无力,而不出现典型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但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在评估和处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
2.女性:在性别方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与男性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在一些与激素相关的因素影响下,可能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围绝经期)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血流动力学等改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频率或症状表现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但总体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仍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般规律。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可能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在控制血压方面需要更加谨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高血糖等因素可能影响脑血管的内皮功能,使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风险增加,且在病情观察和处理时要考虑到糖尿病对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有心脏病史(如心房颤动等)的患者,因为心脏可能是微栓子的来源,所以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与心脏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评估病因和进行预防治疗时需要重点关注心脏方面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