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
低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之一但非特异,其他疾病也可致低烧。区分需看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人群低烧要休息、多喝水、物理降温,异常及时就医;儿童要密切观察精神等,避免过度包裹;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异常及时就诊;孕妇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并告知怀孕情况。
一、低烧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系
低烧是体温在37.3℃~38℃之间的发热情况,它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之一,但不是特异性的。很多其他疾病也会引起低烧,比如普通感冒、细菌感染等。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低烧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烧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其中低烧较为常见。不过,并非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出现低烧,有些患者可能是高热,还有些患者可能体温正常。
(二)其他疾病引起低烧的情况
1.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除了低烧外,还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病情相对较轻,病程较短。
2.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肺结核,患者除了低烧外,还可能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症状;另外,一些局部的细菌感染,如泌尿系统细菌感染,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同时伴有相应部位的不适症状,像尿频、尿急、尿痛等。
二、如何区分低烧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流行病学史
如果近期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者去过疫情高发地区,那么出现低烧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反之,如果没有相关流行病学史,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低烧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可能存在社区传播等情况。
(二)伴随症状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随症状:除了低烧外,还可能伴有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其他疾病伴随症状:普通感冒除了低烧、鼻塞、流涕、咳嗽外,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细菌感染引起的低烧,不同部位的感染伴随症状不同,如泌尿系统细菌感染除低烧外主要是泌尿系统的刺激症状等。
(三)实验室检查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则提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如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血常规等检查:普通感冒患者血常规一般正常或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细菌感染引起的低烧,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三、低烧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如果出现低烧,首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多喝温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促进新陈代谢。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同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或者出现了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出现低烧时,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烧时要避免过度包裹,穿着适宜的衣物。可以用适宜温度的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如果儿童出现嗜睡、拒食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同时,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低烧时,要注意观察其基础疾病的情况,因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低烧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要让老年人多休息,监测体温的同时,关注有无咳嗽、胸闷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因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3.孕妇:孕妇出现低烧时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方式,如用温毛巾擦拭。要及时就医,向医生说明怀孕的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治,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