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有什么区别
妊娠中晚期的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前者是妊娠28周后胎盘位置异常,有反复无痛性阴道流血等表现,靠超声等诊断,影响母儿致多种不良后果,治疗依情况用期待或终止妊娠;后者是妊娠20周后正常胎盘部分或全部剥离,有阴道流血、腹痛等,分轻型重型,靠超声等诊断,严重危及母儿,治疗需早期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等,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多次流产或剖宫产史者需特殊关注及产检监测。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如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胎盘异常(如胎盘面积过大、胎盘形态异常等)、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的女性,以及高龄产妇等。
2.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外伤、外倒转术等)、宫腔内压力骤减(如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第一胎娩出过快等)、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如长时间仰卧位等)有关。任何年龄段的孕妇都可能发生,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相对更易出现。
二、临床表现
1.前置胎盘:主要症状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出血时间、出血量与前置胎盘类型有关,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出血频繁且量较多;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及量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边缘性前置胎盘多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
2.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腹痛,可伴有子宫张力增高和子宫压痛,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积通常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见于分娩期;重型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积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见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腹痛程度较剧烈,阴道流血量与贫血程度不成正比。
三、诊断方法
1.前置胎盘: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超声可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有助于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还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2.胎盘早剥:主要依靠超声检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超声检查可发现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等胎盘早剥的征象,但部分轻型胎盘早剥超声诊断较困难。实验室检查可了解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情况,协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四、对母儿的影响
1.前置胎盘:对母体的影响主要是产后出血、植入性胎盘、产褥感染等。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等,因为反复阴道流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
2.胎盘早剥:对母体的影响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羊水栓塞等,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等,胎盘早剥会导致胎儿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缺氧甚至死亡。
五、处理原则
1.前置胎盘:治疗原则是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根据孕周、出血量、胎儿状况等采取期待疗法或终止妊娠。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少的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给予抑制宫缩药物等治疗;终止妊娠适用于反复大量出血甚至休克者,或妊娠已达36周以上者等。
2.胎盘早剥:治疗原则是早期识别、积极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防治并发症。一旦确诊重型胎盘早剥或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于轻型胎盘早剥,若病情稳定,可在密切监护下经阴道分娩,但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特殊人群方面,高龄产妇发生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应加强孕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和自身身体状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是胎盘早剥的高危人群,需严格控制血压,定期产检,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有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的女性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按时进行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前置胎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