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瘤怎么回事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其发病与遗传、性激素水平、干细胞突变有关,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腹部肿块等。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治疗方式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特殊人群如年轻未生育女性、绝经后女性等需注意不同事项。预防方面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调节情绪并定期体检。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义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又被称为子宫肌瘤。它通常在子宫肌层内生长,也可生长在子宫浆膜下或黏膜下。
二、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子宫平滑肌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此病,个体发病风险会增加。
2.性激素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育龄期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较高,这期间子宫平滑肌瘤较为常见,而绝经后肌瘤往往会缩小。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使肌瘤增大。
3.干细胞突变:子宫肌层内的干细胞发生突变,可能导致肌瘤的形成。
三、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等。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影响子宫收缩或压迫静脉,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2.腹部肿块:较大的肌瘤可在下腹部摸到肿块,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明显。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脓性白带。
4.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症状。
5.腹痛、腰酸、下腹坠胀: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样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6.不孕或流产:肌瘤可影响受精卵着床,或导致早期流产。
四、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
2.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能显示子宫大小、形态及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MRI可更准确地判断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宫腔镜检查:主要用于观察宫腔内的情况,有助于诊断黏膜下肌瘤。
5.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外观及肌瘤情况,同时还可进行治疗。
五、子宫平滑肌瘤的治疗方式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的子宫平滑肌瘤,一般不需治疗,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
3.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宫腔镜切除肌瘤。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包括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
4.非侵入性治疗:如高能聚焦超声、子宫动脉栓塞术等,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者。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未生育女性:若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先备孕。若肌瘤较大或影响受孕,建议先治疗肌瘤再怀孕。怀孕后,要密切监测肌瘤大小及孕妇情况,因为孕期肌瘤可能会增大,发生红色样变等情况。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肌瘤一般会缩小,若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或出现阴道流血等症状,要警惕恶变可能,需及时就医。
3.肥胖女性:肥胖会增加患子宫平滑肌瘤的风险,这类女性应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均衡饮食,以降低肌瘤生长的风险。
4.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肌瘤并及时处理。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七、子宫平滑肌瘤的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多含激素的食物和保健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注意调节情绪: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患肌瘤的风险。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肌瘤并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