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伴有肺部感染怎么回事
支气管扩张伴有肺部感染有其定义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等)和体征(肺部啰音、杵状指等),诊断靠影像学(胸部X线、CT)和实验室(痰液、血常规)检查,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治疗基础疾病,预防需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扩张伴有肺部感染是指支气管结构出现不可逆的扩张,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肺部的感染情况。正常支气管具有清除分泌物等功能,当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到破坏,或者支气管反复感染导致管腔阻塞等,就会引起支气管扩张。而一旦有病原菌入侵,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就容易引发肺部感染。从发病机制来看,遗传因素可能在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起作用,比如囊性纤维化相关基因缺陷等;后天因素中,长期的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吸烟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发病机制略有不同,儿童时期的支气管扩张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呼吸道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有关;成年人则多与既往有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咳嗽、咳痰: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量较多,痰液多为脓性,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伴有臭味。儿童患者可能因为不会有效咳痰,表现为咳嗽、咳痰不易排出,影响呼吸等。不同年龄患者咳嗽、咳痰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咳嗽相对较频繁,痰液排出相对困难。
咯血:部分患者会有咯血症状,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可能危及生命。年龄较小的儿童咯血时家长需特别关注,因为儿童气道较窄,大咯血容易导致气道阻塞。
发热:肺部感染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促等,活动后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有差异,儿童可能在活动时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的表现。
2.体征表现
肺部啰音:肺部可闻及固定的湿性啰音,儿童患者由于胸部体征相对不典型,可能需要更仔细的听诊来发现。
杵状指(趾):部分患者长期慢性缺氧可出现杵状指(趾),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出现,但如果有长期慢性支气管扩张伴有感染的情况,也可能发生。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支气管壁增厚、卷发状阴影等,但对于早期或轻度病变可能不敏感。儿童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要在必要时谨慎进行。
胸部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等。高分辨率CT(HRCT)可以更精准地观察支气管结构,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实验室检查
痰液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抗感染治疗。儿童留取痰液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合适的方法获取痰液标本。
血常规: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儿童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明显,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四、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根据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特别注意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2.清除气道分泌物:可通过体位引流、呼吸训练、使用祛痰药物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体位引流对于儿童需要家长协助,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3.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由先天性因素等引起的支气管扩张伴有感染,需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囊性纤维化相关的支气管扩张,可能需要特殊的综合治疗措施。
五、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儿童时期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避免发展为慢性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成年人也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
2.避免接触危险因素:戒烟,减少空气污染的接触,对于有职业暴露于粉尘、化学物质等环境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儿童应避免处于二手烟环境中,家长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根据年龄进行合适的运动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