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如何检查
为排查排卵障碍相关问题,需进行基础检查、内分泌检查、排卵监测及其他检查。基础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内分泌检查有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排卵监测方法有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检查、B超监测卵泡发育;其他检查包含超声检查子宫附件、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各检查从不同方面了解可能影响排卵的因素及相关病变情况。
一、基础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了解有无月经稀发(周期>35天)、闭经(停经时间≥6个月)等情况;询问既往病史,如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能影响排卵的疾病史;了解生活方式,如是否存在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的情况。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情况不同,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2-5年可能月经不规律,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育龄期女性若有备孕需求但未避孕1年未孕需重点关注排卵情况;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是正常生理过程,但也需排查排卵障碍相关疾病。
2.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了解是否存在肥胖或消瘦情况,因为BMI异常可能与排卵障碍相关;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毛发分布等,若存在多毛、乳房发育不良等情况可能提示内分泌异常。
二、内分泌检查
1.性激素六项
卵泡刺激素(FSH):一般在月经周期第2-4天(卵泡早期)抽血检测,正常范围一般为5-10mIU/ml,FSH升高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排卵障碍;若FSH>25mIU/ml则提示卵巢早衰。
黄体生成素(LH):正常情况下LH/FSH比值应小于2-3,若LH升高或LH/FSH比值异常,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导致排卵异常。
雌二醇(E2):反映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卵泡早期E2水平低,随卵泡发育逐渐升高,若E2水平异常可能影响排卵。
孕酮(P):一般在月经周期第21天左右(黄体期)检测,若孕酮水平低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影响排卵后黄体期的维持。
睾酮(T):升高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可抑制排卵。
泌乳素(PRL):非妊娠状态下PRL>1.14nmol/L(25ng/ml)为高泌乳素血症,可抑制排卵。
2.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导致排卵障碍,如甲亢或甲减都可能干扰正常排卵过程。
三、排卵监测
1.基础体温测定:女性排卵后体温会升高0.3-0.5℃,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可大致判断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一般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每天清晨醒来后不活动时测量体温并记录,若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提示有排卵;若为单相型则提示可能无排卵。但基础体温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睡眠、饮酒等,准确性有限。
2.宫颈黏液检查:排卵期宫颈黏液量多、稀薄、透明,拉丝度好,可拉成10cm以上的细丝;排卵后宫颈黏液变黏稠、量少。通过观察宫颈黏液的变化可推测排卵情况,但主观性较强。
3.B超监测卵泡发育:是目前最常用且准确的监测排卵方法。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监测,观察卵泡的大小、数量及形态变化,一般卵泡直径达到18-25mm时为成熟卵泡,即将排卵。通过连续监测可了解卵泡发育是否正常、有无排卵及排卵时间等。不同年龄女性卵泡发育速度略有不同,一般年轻女性卵泡发育相对较快。
四、其他检查
1.超声检查子宫附件:了解子宫形态、大小、内膜厚度及有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子宫或卵巢的病变可能影响排卵或导致排卵障碍相关疾病。例如黏膜下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也可能干扰内分泌导致排卵异常;卵巢囊肿若为功能性囊肿可能影响卵巢正常排卵功能。
2.宫腔镜检查:对于怀疑有宫腔病变导致排卵障碍的女性,如宫腔粘连等,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有无宫腔病变及其程度,宫腔病变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及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从而影响排卵相关的生理过程。
3.腹腔镜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未能明确病因且怀疑有盆腔病变时考虑进行,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如有无盆腔粘连、卵巢形态等,对于一些盆腔疾病导致的排卵障碍可明确诊断,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破坏卵巢组织及盆腔内环境,影响排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