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有前驱症状、腮腺肿大等临床表现,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病毒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不同人群患腮腺炎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腮腺炎的定义
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累及腮腺,也可侵犯其他唾液腺及神经系统、肝脏、胰腺等多种组织器官。
二、腮腺炎的病原体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引起腮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属于副黏液病毒科。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一般在紫外线下照射15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的消毒剂如乙醇、碘伏等也能迅速将其杀灭。
2.其他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也可能引起类似腮腺炎的症状,但相对较少见。
三、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有乏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低热等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天。
2.腮腺肿大:多数患者以腮腺肿大为首发症状,通常先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也有仅一侧腮腺肿大或双侧同时肿大的情况。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食物时)时疼痛加剧。
3.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持续时间不等,短则1-2天,长则1周左右;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4.并发症表现
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等,可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嗜睡、惊厥等症状。
生殖系统并发症:多见于青春期后患者,男性可并发睾丸炎,表现为睾丸肿胀、疼痛;女性可并发卵巢炎,表现为下腹疼痛等。
胰腺炎:较少见,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四、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腮腺炎病毒,健康人吸入后可被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与患者直接接触,如接触患者的唾液、污染的餐具等,也可导致感染。
五、腮腺炎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腮腺肿大、发热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史,可初步怀疑为腮腺炎。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可确诊为近期感染。
病毒分离:从患者的唾液、脑脊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是确诊的金标准,但操作较为复杂,一般较少采用。
六、腮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隔离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食用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腮腺疼痛。
2.对症治疗: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腮腺肿痛明显时,可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
3.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七、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疫苗,一般婴儿在18-24月龄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
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接触腮腺炎患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
3.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生活用品进行消毒等。
八、不同人群患腮腺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是腮腺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儿童出现腮腺肿大、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要确保儿童按时接种腮腺炎疫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成年人:成年人感染腮腺炎后,症状可能相对儿童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尤其是青春期后的成年人,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成年人在腮腺炎流行期间也应注意防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腮腺炎后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老年人若出现腮腺肿大、发热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并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