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有什么危害
脑动脉硬化会对人体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它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脑梗死风险,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引发血管性认知障碍,损害认知功能,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造成情绪障碍与性格改变,影响精神状态;波及眼部供血,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风险高,确诊后要严格控“三高”,注意饮食、运动及药物不良反应;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并调整生活方式;肥胖人群应减重,改善饮食与增加运动,以延缓脑动脉硬化进程。
一、脑动脉硬化对脑部血液循环的影响
1.导致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使得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液流动受阻,脑部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研究显示,约60%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症状。长期脑供血不足会影响脑部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于老年人,这些症状可能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2.增加脑梗死风险:当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时,就会引发脑梗死。据统计,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5倍。脑梗死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二、脑动脉硬化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1.引发血管性认知障碍:脑动脉硬化导致脑部血管病变,影响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进而引发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如规划、组织、推理等能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痴呆。有研究表明,脑动脉硬化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30%的血管性痴呆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2.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脑动脉硬化引起的慢性脑缺血,会损伤海马体等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海马体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长期缺血会导致海马神经元变性、凋亡,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患者可能出现近期记忆力减退,对刚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学习新知识困难等症状。
三、脑动脉硬化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1.导致情绪障碍: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异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等。研究发现,约30%40%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症状。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等;焦虑则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等。这些情绪障碍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心理健康,还会加重家属的照顾负担。
2.引发性格改变:严重的脑动脉硬化还可能导致患者性格改变,变得淡漠、迟钝,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人格衰退。这是由于脑部广泛的神经细胞受损,影响了患者的高级神经功能。
四、脑动脉硬化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1.影响眼部供血:脑动脉硬化可能波及眼部动脉,导致眼部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眼部动脉的硬化还可能影响眼部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引发眼部其他疾病,如视网膜病变等。
2.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脑动脉硬化往往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并存,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些心血管疾病与脑动脉硬化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就有所下降,患脑动脉硬化的风险更高。一旦确诊,应更加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在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2.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类患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因为血压、血糖的波动会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导致血脂异常,进而促进脑动脉硬化的发展。肥胖人群应积极减重,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延缓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