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是什么疾病
闭经是常见妇科症状,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有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闭经等。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孕激素、雌激素试验、激素测定、超声等。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激素替代、诱导排卵等,不同人群闭经情况不同,患者需及时就医个体化治疗并获心理支持
一、病因及相关因素
1.下丘脑性闭经:是最常见的一类闭经,多由下丘脑功能失调引起。精神应激,如突然或长期精神压抑、紧张、忧虑、环境改变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下丘脑,导致闭经;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机体脂肪减少,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运动性闭经,长期剧烈运动致机体能量消耗过多,下丘脑功能受影响;药物性闭经,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可引起闭经,一般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颅咽管瘤,可破坏下丘脑神经结构,影响其功能导致闭经。
2.垂体性闭经:主要病变在垂体。垂体肿瘤,如催乳素瘤,可分泌过多催乳素,抑制排卵导致闭经;希恩综合征,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导致垂体缺血坏死,垂体功能减退,引起闭经;垂体梗死,除了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希恩综合征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垂体梗死也可导致闭经。
3.卵巢性闭经:病变在卵巢。卵巢早衰,女性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被破坏,或手术切除卵巢等,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出现闭经;卵巢功能性肿瘤,如睾丸母细胞瘤等,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引起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表现为闭经、多毛、肥胖等。
4.子宫性闭经:月经调节功能正常,但子宫内膜受破坏或对卵巢激素不能产生正常反应而引起的闭经。如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多次人工流产手术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宫腔粘连,引起闭经;子宫内膜炎,严重的子宫内膜炎破坏子宫内膜,影响月经形成;子宫切除后或子宫发育不良等。
二、诊断与相关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有无诱因,如精神因素、环境改变、体重变化、手术、服药等,有无相关疾病史,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了解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毛发分布等,检查盆腔内生殖器有无异常。
3.辅助检查:
孕激素试验:观察有无撤药性出血,若孕激素试验阳性,提示子宫内膜已受一定水平雌激素影响,为Ⅰ度闭经;若孕激素试验阴性,说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为Ⅱ度闭经。
雌激素试验:孕激素试验阴性者行雌激素试验,若出现撤药性出血,提示子宫内膜功能正常,闭经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所致;若仍无撤药性出血,提示子宫内膜有缺陷或被破坏,可诊断为子宫性闭经。
血激素测定: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等,通过测定这些激素水平,了解内分泌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闭经的原因。如PRL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催乳素瘤;FSH、LH升高,提示卵巢功能衰竭等。
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大小及结构,有无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病变,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等。
宫腔镜检查:适用于子宫性闭经的诊断,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有无粘连等情况。
腹腔镜检查:用于了解卵巢形态、有无病变等,同时可取卵巢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三、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由精神应激等引起的下丘脑性闭经,应调整心态,解除精神紧张;由卵巢肿瘤等引起的卵巢性闭经,应根据肿瘤情况进行相应治疗;由宫腔粘连引起的子宫性闭经,可通过宫腔镜手术分离粘连等。
2.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闭经,可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或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以模拟正常月经周期,改善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3.诱导排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闭经患者,可根据病因采用相应的诱导排卵治疗,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采用药物诱导排卵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闭经情况有所不同。例如,青春期女性原发性闭经需警惕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等情况;育龄女性继发性闭经首先需考虑妊娠相关情况;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易出现下丘脑性闭经;有既往妇科手术史或盆腔感染史的女性发生子宫性或盆腔相关闭经的风险增加。对于闭经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