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是什么意思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是支气管不可逆扩张且合并病原体感染的疾病,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等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治疗包括控制感染、促进痰液引流、处理咯血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温馨提示。
一、定义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是指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扩张,同时合并了病原体感染的一种疾病状态。正常的支气管是保持通畅且结构稳定的,当各种原因导致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到破坏后,支气管就会发生变形、持久扩张,在此基础上容易遭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儿童时期如果有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增加了日后发生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风险。因为儿童时期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这些感染性疾病容易对支气管结构造成损伤。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退,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等,也更容易发生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女性在妊娠期或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时期,呼吸道的生理状态可能会有一定改变,不过这方面的直接关联证据相对较少,主要还是以呼吸道本身的病变及感染因素为主导。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支气管更容易受到感染且不利于支气管扩张病变的修复,从而增加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发生几率;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吸入的有害颗粒等会持续刺激支气管,破坏支气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也容易引发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病史方面:有既往呼吸道反复感染病史,如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迁延不愈的患者,支气管组织在反复炎症刺激下,容易发生结构改变导致扩张,进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容易合并感染。例如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对支气管的破坏会使支气管壁受损,后期容易形成支气管扩张,并且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很容易合并其他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三、临床表现相关要点
症状表现:主要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痰液的量可较多,每天可达数百毫升,痰液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脓性成分和坏死组织;还会有反复咯血,咯血的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可能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时可危及生命;同时患者往往会有反复肺部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咳嗽加剧、脓痰量增多等。
体征方面:在病变部位可闻及固定而持久的湿性啰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杵状指(趾),这是因为长期慢性缺氧等因素导致手指或脚趾末端增生、肥厚。
四、诊断相关内容
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形态等,能发现支气管呈柱状、囊状或曲张状扩张等改变,同时如果合并感染还能看到相应肺部组织的炎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痰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选用等。
五、治疗相关原则(仅提及相关治疗方向,不涉及具体用药剂量等指导)
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来控制支气管内的感染,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情况会有相应针对性的抗菌药物选择。
促进痰液引流:可以通过体位引流等方法,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让痰液借助重力作用流出,配合使用祛痰药物等帮助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处理咯血:对于少量咯血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等;对于大量咯血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由医生制定。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儿童患者:儿童发生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时,由于其呼吸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咳嗽、咳痰、咯血及体温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并且要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肝肾功能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同时,老年患者行动相对不便,体位引流等操作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安全进行,防止发生意外。要鼓励老年患者适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等,以改善呼吸状况,并且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