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怎么矫正
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位置异常,分为完全性等类型。有期待疗法和终止妊娠等矫正方法,期待疗法适用于特定情况,含绝对卧床等措施;终止妊娠包括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有相应指征。特殊人群如不同年龄、有特殊病史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矫正后需随访,远期可能有胎盘植入等问题,再次妊娠风险高。
一、前置胎盘的定义及类型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
二、目前医学上对于前置胎盘的矫正方法及相关依据
(一)期待疗法
1.适用于情况: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
2.具体措施及依据:
绝对卧床休息:需强调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供氧。孕妇应避免剧烈活动、性生活等,尽量减少刺激宫颈的动作,研究表明卧床休息等保守措施可降低出血风险,延长孕周,为胎儿的成熟创造条件。
抑制宫缩:常用药物有利托君、硫酸镁等。例如硫酸镁,其通过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信息传导,从而松弛骨骼肌,达到抑制宫缩的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合理使用抑制宫缩药物可延长孕周。
纠正贫血:根据孕妇贫血程度补充铁剂等补血药物,如硫酸亚铁等,纠正贫血可提高孕妇的机体抵抗力,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纠正贫血后孕妇的整体状况及胎儿预后均有所改善。
预防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感染可降低因感染导致的子宫收缩等不良情况,有研究表明感染是前置胎盘相关不良事件的诱发因素之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相关风险。
(二)终止妊娠
1.剖宫产术:
指征:完全性前置胎盘,持续大量阴道流血;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量较多,先露高浮,胎龄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胎龄未达36周,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胎儿电子监护提示胎心异常,经积极处理无效者。
依据:剖宫产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可迅速娩出胎儿,及时止血,保障母儿安全。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剖宫产能够有效降低前置胎盘孕妇的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对于符合剖宫产指征的孕妇,及时进行剖宫产是保障母儿健康的关键措施。
2.阴道分娩:
指征: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胎先露为头位、临产后产程进展顺利且估计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
依据:阴道分娩是一种自然的分娩方式,但仅适用于特定情况。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和阴道流血情况,一旦发生大出血等紧急情况需立即改行剖宫产。有研究显示,符合阴道分娩指征的前置胎盘孕妇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可减少手术相关风险,但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孕妇年龄因素
年轻孕妇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在期待疗法过程中可能耐受性较好,但仍需严格遵循期待疗法的各项措施,密切监测母儿情况;而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本身合并妊娠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在处理前置胎盘时需更加谨慎,期待疗法过程中要更频繁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孕妇的凝血功能等指标,因为高龄孕妇发生胎儿发育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风险相对增加。
(二)有特殊病史的孕妇
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更高,且在处理过程中子宫破裂等风险增加。在期待疗法时要密切关注子宫瘢痕处的情况,终止妊娠时需充分评估子宫瘢痕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子宫瘢痕部位,减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孕妇,前置胎盘导致的阴道流血可能更难控制,在期待疗法过程中要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终止妊娠时要做好充分的输血等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出血情况。
四、前置胎盘矫正后的随访及远期影响
(一)随访
产后需对孕妇进行随访,观察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有无感染等。同时,对新生儿也要进行随访,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一般建议在产后6-8周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以及通过超声等检查了解胎盘附着部位的情况等。
(二)远期影响
部分前置胎盘孕妇在远期可能出现胎盘植入等情况,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仍然较高。因此,有前置胎盘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需提前进行评估,加强孕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