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了一定得狂犬病吗
狗咬不一定得狂犬病,这与咬人的动物(是否携带病毒、健康状态)、被咬者自身(免疫状况、被咬部位与伤口情况)等因素相关;被狗咬后要立即用肥皂水等清洗伤口,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不同人群被狗咬后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需依不同人群特点正确处理以降低感染狂犬病风险
一、狗咬后是否得狂犬病的影响因素
狗咬了不一定得狂犬病,这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是咬人的狗的情况,如果咬人的狗本身携带狂犬病病毒,那么被咬者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一般来说,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犬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咬的部位和伤口的严重程度,头部、面部、颈部等神经丰富的部位被咬伤,以及伤口较深、面积较大时,感染狂犬病的概率相对更高。另外,被咬者自身的免疫状况也有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更容易感染发病。
(一)咬人的动物因素
1.动物是否携带病毒:在狂犬病流行区域,野生的蝙蝠、狐狸、狼等动物以及家养的犬、猫等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如果咬人的动物已经感染了狂犬病病毒,那么其唾液中就含有病毒,被咬者被传染的风险就存在。例如,有研究统计,在狂犬病高发地区,约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传播的。
2.动物的健康状态:健康的动物一般不携带狂犬病病毒,但如果动物处于狂犬病潜伏期,外观可能正常,但体内已经感染了病毒,此时咬人也可能导致人感染狂犬病。
(二)被咬者自身因素
1.免疫状况:正常免疫力人群被咬伤后,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毒的侵袭,但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一旦感染狂犬病病毒,发病进程可能更快,病情也更严重。
2.被咬部位与伤口情况:如前面所说,头面部等神经丰富区域被咬,病毒更容易通过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伤口深、面积大时,病毒进入人体的量可能更多,感染风险也就更高。
二、被狗咬后的处理措施
一旦被狗咬伤,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首先要尽快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尽量清除伤口处的病毒。然后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或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一)伤口清洗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对于咬伤严重的,除了清洗伤口外,还需要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处理。
(二)疫苗接种
1.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一般有“5针法”和“2-1-1针法”等。“5针法”是分别在第0、3、7、14、28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2-1-1针法”是第0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接种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2.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如果伤口严重,如头面部咬伤、多处咬伤等,除了接种疫苗外,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需要进行皮试,阴性者才能注射,其作用是直接中和伤口局部的病毒,增强免疫效果。
三、不同人群被狗咬后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被狗咬后更需要重视。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描述被咬伤的情况,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后发病风险可能更高。所以儿童被狗咬后,家长应立即按照上述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如是否出现发热、烦躁、恐水等狂犬病相关症状。同时,要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儿童接种疫苗的剂量等要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标准准确执行。
(二)老年人
老年人被狗咬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可能也不如年轻人。一方面要尽快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另一方面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变化。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要注意是否有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的情况,如是否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
(三)孕妇
孕妇被狗咬后,处理原则基本与其他人相同,但需要特别注意疫苗接种对胎儿的影响。狂犬病疫苗是灭活疫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孕妇被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也需要谨慎评估,但如果有指征也应按照规范使用。
总之,狗咬了不一定得狂犬病,但被狗咬后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关注和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