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查什么项目
乙肝相关检查包括乙肝五项用于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态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及传染性、肝功能检查通过多项指标反映肝细胞损伤、合成功能及胆红素代谢等情况、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或MRI用于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及病变等,不同检查对乙肝病情评估、治疗等有重要意义,各检查在不同人群中临床意义有共性。
一、乙肝相关血清学检查项目
1.乙肝五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标志,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意义在于初步判断是否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感染乙肝后,HBsAg阳性的临床意义相同。对于有乙肝接触史或怀疑感染乙肝的人群,此项是首要检查项目。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产生的。一般来说,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医护人员等人群,可通过检测该指标了解自身免疫状态,若抗体阴性可考虑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e抗原(HBeAg):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HBeAg阳性通常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无论男女、各年龄段人群,HBeAg阳性都提示病毒复制活跃,需进一步评估病情。
乙肝e抗体(抗-HBe):HBeAg转阴后出现抗-HBe,一般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但也有少数情况是病毒发生变异,此时仍可能有较强传染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包括总抗体和IgM型抗体,抗-HBc总抗体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抗-HBcIgM型抗体阳性则提示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有传染性。对于有乙肝相关症状或接触史的人群,检测抗-HBcIgM有助于判断乙肝病毒是否处于活动期。
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
1.该项目主要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传染性强弱。其数值越高,通常表示病毒复制越活跃,传染性越强。对于有乙肝感染的人群,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该指标的临床意义一致,若数值持续升高,提示需要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各种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因素,如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引起ALT升高。不同年龄段人群,ALT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的ALT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可能稍高一些。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熬夜等可能影响ALT水平,对于乙肝患者,监测ALT有助于了解肝脏炎症活动情况。
2.谷草转氨酶(AST):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常见于肝细胞严重损伤的情况,如乙肝病情较重时。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临床意义,如比值大于1,可能提示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较明显。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情况。乙肝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提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可能病情较重。
4.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乙肝患者若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可出现白蛋白降低。低白蛋白血症可能导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对于乙肝患者,监测白蛋白有助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四、肝脏影像学检查项目
1.腹部B超: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肿大、萎缩、占位性病变等。对于乙肝患者,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形态结构的变化,如是否出现肝硬化的早期表现,如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B超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但对于乙肝患者的监测意义相同。通过B超还可以观察胆囊、脾脏等情况,因为乙肝患者常合并脾大等表现。
2.肝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B超难以明确诊断的肝脏病变,如微小的占位性病变等,CT或MRI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肝脏病变情况。在评估乙肝患者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时,CT或MRI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怀疑有肝癌的患者,CT或MRI增强扫描可以更明确病变的血供情况,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