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区别
急性支气管炎是自限性下呼吸道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导致,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部分伴发热,多数预后良好;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与长期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预后相对较差。诊断上急性支气管炎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等,慢性支气管炎依据症状及相关检查。治疗上急性支气管炎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一、定义与病因
1.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自限性的下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普通感冒病毒等,少数由细菌感染导致,起病较急,病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呼吸道,诱发支气管黏膜炎症,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发病概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患,健康成年人也可因接触病原体患病。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反复的病毒、细菌等感染)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史是重要的高危因素,年龄增长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更易受上述病因影响发病。
二、症状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无基础疾病的成年人一般发热持续时间较短,3-5天左右,咳嗽症状一般在数周内可缓解。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可能咳嗽相对较剧烈,部分可伴有喘息等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咳嗽一般晨间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呈脓性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病情迁延不愈,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活动后呼吸困难逐渐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时症状更易反复且呼吸困难进展较快,由于老年人肺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再受慢性支气管炎影响,生活受限更明显。
三、病程与预后
1.急性支气管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适当治疗后,一般1-3周左右咳嗽等症状可逐渐消失,身体恢复正常,儿童体质相对特殊,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成人稍快,但一般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少数体质较弱或感染病原体毒力较强者可能病程稍长,但总体预后佳,一般不会遗留慢性呼吸道疾病状态。
2.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部分患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相对较差,长期患病会严重影响肺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中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患慢性支气管炎后更易出现并发症,且病情控制难度较大,需要长期管理来延缓病情进展。
四、诊断方法
1.急性支气管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急性起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结合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等轻微表现,通过这些综合表现来诊断,儿童诊断时需结合儿科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症状表现。
2.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后可作出诊断,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肺功能检查是重要诊断依据,可发现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对于早期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气流受限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中老年人诊断时要详细询问长期的呼吸道症状史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溴己新等祛痰;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一般根据病情短期使用,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非药物干预方面,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治疗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祛痰止咳可使用盐酸氨溴索等;平喘可使用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中老年人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药物选择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锻炼等非药物干预要循序渐进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