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治疗慢阻肺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疫苗接种,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氧疗中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长期氧疗;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康复和营养支持;疫苗接种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老年、儿童、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减少黏液分泌;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也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等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和极重度且反复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能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比单用支气管舒张剂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3.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适用于重度慢阻肺且有重度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可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研究发现,罗氟司特能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二、氧疗
1.长期氧疗: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一般建议PaO?≤55mmHg或SaO?≤88%的患者,每天吸氧时间应大于15小时。长期氧疗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氧疗可使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降低约20%。
三、康复治疗
1.呼吸康复:包括呼吸肌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潮气量,减少无效腔;缩唇呼吸能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运动训练也是呼吸康复的重要部分,如步行、上下楼梯、功率自行车训练等,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和生活质量,一项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研究显示,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等运动耐力指标显著提高。
2.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这会影响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和免疫功能。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营养状况,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呼吸肌力量,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
四、疫苗接种
1.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慢阻肺患者发生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和急性加重的风险。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之一,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患者因流感病毒感染而引发病情加重的概率。
2.肺炎球菌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发生风险,进而减少慢阻肺患者因肺炎导致的急性加重。研究表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炎相关急性加重的次数明显少于未接种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慢阻肺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例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氧疗时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氧流量。康复治疗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2.儿童患者: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特别谨慎。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进行治疗。氧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患儿能够耐受。康复治疗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如游戏化的呼吸训练和运动训练,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慢阻肺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需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氧疗时要确保吸氧安全,不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康复治疗要在医生和助产士的共同评估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
4.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时,治疗中要注意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要监测心脏功能,避免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在康复治疗时,运动训练要适度,防止加重心血管负担,可通过心脏功能监测来调整运动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