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侵犯呼吸道,常见致病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表现,诊断可通过病史症状评估和实验室检查,预防包括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的不同措施。
一、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呼吸道的一类感染性疾病。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等途径侵入人体呼吸道,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二、常见的致病病毒及感染途径
1.常见致病病毒
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儿童和成人中均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约有30%-50%的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可引起流行性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
冠状病毒:例如引发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
2.感染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在密闭的公共场所如教室、办公室等,空气飞沫传播的风险较高。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比如在公共场所接触了被鼻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然后用手接触了自己的鼻腔就可能被感染。
三、临床表现
1.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无并发症,5-7天可自愈。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
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疼痛、咽干、咽痒等,可伴有咳嗽,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等。
2.下呼吸道感染表现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以后可伴有咳痰,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儿童可能咳嗽症状较为明显,且容易发展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肺炎: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9℃)、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发绀、精神萎靡等表现。不同年龄段肺炎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肺炎可能还会出现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病史和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症状表现等,例如是否有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等。同时了解患者的接触史,如是否接触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是否去过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例如流感病毒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加。
病毒学检查:可以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有特定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例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病毒核酸检测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五、预防措施
1.一般人群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2.特殊人群预防
儿童: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应注意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定期清洁儿童的玩具、餐具等。在流感流行季节,可考虑为6月龄-5岁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同时,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正确洗手等。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且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应更加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并定期复诊,控制基础疾病。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患者。注意加强营养,保证充足休息。如果感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感染某些病毒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