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暖、饮水)、药物治疗(抗感染、止咳祛痰)、氧疗、呼吸功能锻炼,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的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保暖、多饮水;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选相应药物,止咳祛痰用对应药物;氧疗对低氧血症患者用鼻导管吸氧并监测;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和腹式呼吸;特殊人群用药等需特殊考量。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保暖:患者应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状进一步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需注意保暖,防止因着凉引发病情恶化。
2.饮水: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要求,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机体水分充足,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呼吸道阻塞情况。
二、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
细菌感染: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迹象,如白细胞升高、咳脓痰等,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例如,对于社区获得性轻度感染的成年患者,可选用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对于中度感染或有耐药风险的情况,可能会选用头孢呋辛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但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更加谨慎,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以及感染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品种和剂量。
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部分特殊病毒感染可能需要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不过临床中相对较少,多数还是以缓解症状等支持治疗为主。
2.止咳祛痰药物:
止咳药:对于干咳明显的患者,可使用右美沙芬等止咳药物。但儿童患者使用止咳药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呼吸中枢等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应选择儿童专用且相对安全的止咳药物。
祛痰药:常用的有氨溴索等,氨溴索可以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使用祛痰药都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通畅情况,但儿童患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是否适合儿童使用。
三、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3L/min左右。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氧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血氧情况调整氧流量。儿童患者进行氧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发生氧中毒等不良事件。
四、呼吸功能锻炼
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是让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来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辅助下逐步进行锻炼,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要格外谨慎,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规定,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的药物。同时,儿童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如咳嗽、咳痰、呼吸情况等,一旦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会与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所以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在氧疗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患者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必须使用某些可能有风险的药物时,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密切监测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