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增生是因子宫内膜腺体过度生长致子宫疾病,与长期无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刺激有关,分为单纯性、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等,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诊断,治疗依类型而异,单纯性增生可孕激素治疗等,复杂性增生无生育要求者多全子宫切除,不典型增生依情况选择治疗,预后及随访需定期检查。
一、定义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由于子宫内膜腺体过度生长导致的子宫疾病,是子宫内膜对机体高雌激素状态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其发病机制与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
二、分类
1.单纯性增生:
腺体数量增加,腺体囊性扩张,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无异型性。一般与无排卵性月经等因素相关,在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中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熬夜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此类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低。
2.复杂性增生:
腺体增生明显,排列拥挤,结构复杂,腺上皮细胞有异型性,但无间质浸润。发病可能与长期雌激素刺激且缺乏孕激素对抗有关,围绝经期女性相对多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该类型增生,其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于单纯性增生,但低于不典型增生。
3.不典型增生:
腺体增生伴有细胞异型性,细胞极性紊乱,核分裂象易见等。这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雌激素过度刺激及子宫内膜干细胞异常增殖等有关,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有乳腺癌病史曾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药物的人群属于特殊风险人群,该类型增生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
三、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
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无排卵导致月经异常,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出现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年龄较大的女性出现此类症状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可能。
2.其他: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表现,这与子宫内膜增生常由无排卵导致的高雌激素状态有关,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进一步加重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发生。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以及用药史等。例如询问是否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史,年龄较大且有乳腺癌病史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女性属于特殊风险人群,在病史采集中需重点关注。
2.妇科检查:
一般无特异性体征,但可初步了解子宫大小等情况,排除其他妇科器质性病变。
3.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单纯性增生时子宫内膜可能增厚但回声均匀;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时子宫内膜增厚且可能有异常回声等表现,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4.诊断性刮宫:
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增生的金标准。可明确增生的类型,如单纯性、复杂性或不典型增生,病理检查时会观察腺体和间质的比例、腺上皮细胞形态等情况来进行分类诊断。
五、治疗原则
1.单纯性增生:
对于无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可采用孕激素治疗,通过孕激素对抗雌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调节月经周期。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先尝试促排卵等治疗恢复排卵,恢复正常的激素调节后部分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可逆转。
2.复杂性增生:
无生育要求者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但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在密切监测下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刮宫病理检查评估治疗效果,若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
3.不典型增生:
属于癌前病变,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考虑。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在严密监测下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治疗期间需频繁进行子宫内膜活检评估病情变化,若病情无改善或有进展则需行手术治疗;无生育要求或年龄较大者多建议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预后及随访
1.预后:
单纯性增生经规范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复杂性增生部分患者经治疗可控制病情,但存在一定复发及进展为癌的风险;不典型增生经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及癌变风险,尤其是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
2.随访:
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等。一般治疗开始后的前几个月需密切随访,观察子宫内膜变化及治疗效果,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需定期复查,了解有无复发及转移等情况。年龄较大、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随访频率应相对更高,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