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
支气管哮喘具有多种临床特征,症状表现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夜间及凌晨明显,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胸闷;发作时双肺有广泛哮鸣音(病情严重时哮鸣音可能减弱或消失)、呼吸频率等增快、发绀等,缓解期部分患者有气道高反应性或胸廓畸形;气道对多种刺激呈高反应性,受刺激会过度收缩致症状;气道存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多种炎症细胞及介质等参与;病情演变个体差异大,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过敏史等影响,部分患者病情轻可控制,部分重可致严重并发症。
反复发作性喘息:多在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后发作。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喘息症状相对更明显,部分患者喘息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而成年患者喘息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及病情控制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接触花粉等变应原后,气道高反应性被触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喘息发作,这种喘息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但容易反复发作。
咳嗽:咳嗽是支气管哮喘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在夜间及凌晨咳嗽往往较为明显,这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气道反应性变化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些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咳嗽是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这类患者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但存在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比如,有些儿童哮喘患者以长期顽固性咳嗽为首发症状,经抗感冒、抗感染等治疗无效,但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咳嗽可明显缓解。
胸闷:患者可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尤其是在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受限,会出现明显的胸闷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胸闷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胸闷,而会表现出呼吸急促、用力呼吸等表现。
体征表现
发作时体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病情严重时,哮鸣音可能反而减弱甚至消失,这是因为气道严重狭窄,气流通过减少,这种“沉默肺”现象提示病情危重。同时,患者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加快、胸廓起伏明显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胸廓相对较柔软,呼吸运动可能更明显,听诊时哮鸣音的特点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需要结合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
缓解期体征:缓解期患者肺部体征可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时可发现异常。对于有长期哮喘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等改变,如桶状胸,这是由于长期气道阻塞、过度通气导致胸廓前后径增加。
气道高反应性特征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高反应性,如冷空气、花粉、尘螨、二氧化硫等理化因素以及运动等。当气道受到这些刺激时,会出现过度收缩反应,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喘息、咳嗽等症状。例如,进行运动激发试验时,正常人的气道在运动后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气流受限,但哮喘患者在运动后由于气道受到机械刺激和温度变化等影响,可出现气道痉挛,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下降。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气道高反应性越明显,患者发生哮喘发作的风险越高。
炎症特征
气道存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白三烯、组胺、白细胞介素等,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进而引起气道狭窄和一系列临床症状。炎症的持续存在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气道重塑等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儿童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可能具有其特殊性,与成年患者相比,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反应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同样存在气道慢性炎症的病理生理改变。
病情演变与个体差异
支气管哮喘的病情演变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病情相对较轻,通过避免接触诱因、规范使用药物等可较好地控制病情,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而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发展为重症哮喘,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年龄因素对病情也有影响,儿童哮喘患者有一定的自身缓解倾向,但如果未能有效控制,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哮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相对复杂,治疗也更为困难。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青春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变化。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气道炎症,诱发哮喘发作;而规律的生活、适当的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有过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哮喘,其气道高反应性往往更明显,需要更加严格地避免接触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