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需要打乙肝疫苗吗
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有必要性,适用无乙肝表面抗体及抗体滴度较低人群,禁忌证包括过敏体质、急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女性,接种流程为接种前检查及按0、1、6个月程序接种,接种后需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并后续检测抗体,不同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经常熬夜人群接种有相应建议
一、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一)基于人群感染风险角度
1.一般成年人:一般成年人中,若既往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且无乙肝表面抗体,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例如,从事医疗、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的人群,因可能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经常有不洁性行为的成年人,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在乙肝高流行地区,未免疫的一般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不容小觑,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2.特定病史成年人:有血液透析史的成年人,由于需要频繁接触血液,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曾经有过输血经历但未进行严格乙肝筛查的成年人,也需评估乙肝表面抗体情况,必要时接种疫苗。
(二)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角度
乙肝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当乙肝病毒入侵时,抗体可发挥作用,中和病毒,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较高,一般全程接种乙肝疫苗(0、1、6个月各接种一剂)后,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转换率在90%以上,且抗体滴度可维持较长时间,通常可达10年以上。
二、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用人群界定
(一)无乙肝表面抗体人群
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抵御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成年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例如,通过乙肝五项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mIU/ml的成年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二)抗体滴度较低人群
对于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有乙肝表面抗体,但抗体滴度较低(一般认为抗体滴度<10mIU/ml时保护作用较弱)的成年人,也建议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以提升抗体滴度,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三、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禁忌证
(一)过敏体质人群
对酵母成分过敏的成年人是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证之一。因为乙肝疫苗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使用了酵母成分,过敏体质者接种后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另外,对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的成年人也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二)急性疾病患者
处于急性发热性疾病期的成年人不宜接种乙肝疫苗,应待疾病痊愈后再考虑接种。因为此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症状加重,还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乙肝疫苗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为了安全起见,通常建议妊娠期女性暂缓接种,待分娩后再评估接种情况。
四、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接种流程
1.接种前检查:接种乙肝疫苗前,成年人需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以明确自身乙肝表面抗体、抗原等情况。同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过敏史、近期是否患病等。
2.接种剂量与程序:一般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剂量为10μg,接种程序为0、1、6个月各接种一剂。即第一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二针,间隔6个月接种第三针。
(二)接种后注意事项
1.局部反应观察:接种乙肝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但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2.全身反应观察:少数成年人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一般持续时间较短,1-3天可自行消退。若出现高热或其他严重全身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后续抗体检测: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应复查乙肝五项,以评估抗体产生情况。如果抗体产生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五、不同生活方式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建议
(一)长期大量饮酒人群
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这类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尽量减少饮酒量,改善肝脏功能后再接种疫苗,并且接种后要密切关注抗体产生情况。
(二)经常熬夜人群
经常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经常熬夜的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反应可能不如作息规律的人理想。建议这类人群尽量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后再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