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从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几个方面进行。病史采集需了解症状(如痛经、慢性盆腔痛等)、既往史(盆腔手术史、妇科疾病史)、家族史;妇科检查包括双合诊及三合诊、阴道窥器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经腹部或阴道)、MRI、CT;实验室检查涉及血清CA125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特殊检查有腹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其中腹腔镜是诊断“金标准”。此外,针对青春期、有生育要求、绝经后等特殊人群,检查时需分别考虑避免损伤生殖系统、保护生育功能、恶变可能性高等因素。
一、病史采集
1.症状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等情况,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发作频率以及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等。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多在月经开始前12天出现,经期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对于生育期女性,还需询问不孕的情况及不孕的时间。
2.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盆腔手术史,如剖宫产、人工流产等,这些手术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种植到其他部位,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此外,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其他妇科疾病史也很重要。
3.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亲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因为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者,其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二、妇科检查
1.双合诊及三合诊:通过双合诊和三合诊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活动度,附件区有无包块、压痛等情况。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在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触及触痛性结节,在附件区可摸到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囊性包块。对于年轻女性,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
2.阴道窥器检查:可以观察阴道、宫颈的情况,了解有无阴道、宫颈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如发现阴道后穹窿有紫蓝色结节,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对于观察盆腔内的病变更为清晰,能够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如囊肿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边界多不清晰,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超声检查还可以监测囊肿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对于未婚女性,一般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
2.MRI检查:对于一些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复杂病例,MRI检查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多平面成像,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3.CT检查:对于判断病变的范围、有无远处转移等有一定帮助,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不如MRI,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清CA125测定: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一般为轻度升高,多不超过200U/ml。CA125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但它的特异性不强,在其他一些妇科疾病和非妇科疾病中也可能会升高,因此不能单纯依靠CA125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2.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其阳性率较高。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有助于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五、特殊检查
1.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病变情况,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腹腔镜检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但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可能会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多用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2.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终依据。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的存在,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的性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其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检查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法,避免对生殖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对于绝经后女性,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且绝经后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