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肺炎引起肺气肿该怎么治疗
成人肺炎引起肺气肿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针对肺炎和肺气肿的治疗、康复治疗以及病情监测与随访。一般治疗需保证休息、氧疗、避免劳累戒烟和呼吸道管理;针对肺炎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肺气肿对症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要密切监测症状并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氧疗
成人肺炎引起肺气肿后需保证充足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对于有低氧血症表现,如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者,应给予适当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等方式补充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90%),这有助于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对于合并心肺功能基础较差的人群,如老年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基础心肺疾病病史者,氧疗更为关键,可改善其组织氧供,减轻肺气肿相关的缺氧状态。
生活方式方面,应避免劳累、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肺炎和肺气肿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
2.呼吸道管理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等方式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这对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都很重要,但对于老年患者,因其咳嗽反射相对较弱,更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针对肺炎的治疗
1.抗感染治疗
根据肺炎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若是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引起的,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抗感染治疗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根据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调整用药。例如,通过痰培养明确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选用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炎引起肺气肿,在抗感染治疗时更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糖控制或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变化。
2.针对肺气肿的对症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使用: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肺气肿患者的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如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迅速缓解喘息症状;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能长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吸入装置的正确操作,确保药物有效吸入。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需监测心率等变化,因为部分支气管舒张剂可能会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应用:对于病情较重、有明显气流受限且反复加重的肺气肿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或静脉使用甲泼尼龙等。但使用时要权衡利弊,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三、康复治疗
1.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从而改善通气;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呼吸功能锻炼需要长期坚持,对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可适当调整。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频率,而老年患者或身体虚弱者则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因为肺炎和肺气肿会增加机体的消耗,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机体免疫力。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需注意饮食的质地,避免误吸。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吞咽困难时,可将食物调整为糊状或泥状,以减少误吸风险,同时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四、病情监测与随访
1.症状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的程度、咳嗽咳痰情况、发热等表现。定期评估患者的肺功能,通过肺功能检查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炎引起肺气肿,要更加频繁地监测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2.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告知患者定期复诊。随访时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调整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案,以维持良好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随访时要强化戒烟教育,督促其严格戒烟,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