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支气管扩张
预防支气管扩张需从避免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三方面着手。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及戒烟可避免呼吸道感染;规范治疗支气管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免疫缺陷等其他系统基础疾病;雾霾天少外出、戴防护口罩,室内用空气净化器,特殊职业人群做好职业防护可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一、避免呼吸道感染
1.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因流感病毒感染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风险。对于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等特殊人群,更应优先接种。因为流感病毒感染后容易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能损伤支气管结构和功能,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几率。一般建议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不同年龄段接种的剂型等可能有所差异,但都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流感感染的作用。
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感染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等疾病,从而降低因肺炎反复发作损伤支气管而引发支气管扩张的可能性。同样适用于上述特殊人群,疫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抵御肺炎球菌的侵袭。
2.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公共物品后,还是准备食物前等情况,都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洗手时间至少应达到20秒左右,以充分清除手上沾染的病原体。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引导并监督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因为儿童在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各种物品,手上容易沾染病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应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进而增加患支气管扩张的风险。
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支气管哮喘: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要规范治疗,遵循医嘱长期使用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以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因为哮喘发作时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引起支气管结构重塑,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例如,通过规范使用药物使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得到良好控制,能显著降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几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患者要积极治疗,包括戒烟、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COPD会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气流受限等,长期的炎症和气流受限会逐渐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可能性。通过有效的治疗控制COPD的进展,可以降低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
2.其他系统基础疾病:
免疫缺陷疾病: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对于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的免疫缺陷疾病,必要时可通过免疫调节等治疗手段提高机体免疫力。例如,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由于机体免疫识别和防御功能存在缺陷,更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引发呼吸道反复感染,进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所以控制好基础的免疫缺陷疾病至关重要。
三、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1.空气污染环境:
在雾霾天气等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如N95口罩等,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污染物等。因为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物质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长期接触可能损伤支气管,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呼吸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所以在空气污染严重时要特别注意防护。
室内要尽量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对于居住在交通繁忙路段等空气污染较严重区域的人群。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室内空气中的灰尘、花粉、有害气体等,为室内提供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减少刺激性物质对呼吸道的刺激。
2.职业性刺激性物质:
对于从事某些特殊职业,如矿工、纺织工、油漆工等,工作中会接触到粉尘、化学性刺激性气体等物质的人群,要做好职业防护。例如,矿工在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防止吸入大量粉尘;油漆工在操作时要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油漆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这些职业性刺激性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炎症,进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几率,所以做好职业防护是预防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