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的护理措施
前置胎盘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密切关注阴道出血、生命体征、胎儿情况;休息与活动护理,绝对卧床左侧卧位并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评估疏导情绪提供支持;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染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及严格无菌操作;终止妊娠护理配合,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
一、病情观察
1.阴道出血情况:密切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性状等。前置胎盘患者阴道出血可能为反复无痛性阴道流血,也可能是突发大量出血,若出血量多,需警惕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状况差,对出血的耐受能力较低,病情变化更迅速。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孕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有贫血病史的患者,更要关注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因为贫血可能加重出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同性别患者在相同病情下可能因生理差异对生命体征变化的反应有所不同。
3.胎儿情况监测: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监测胎儿的心率、胎动及生长发育情况。例如,胎心监护可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缺氧情况,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患者,胎儿情况的监测尤为重要,不同孕周的胎儿对缺氧等情况的耐受能力不同,需根据孕周调整监测频率和方法。
二、休息与活动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嘱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左侧卧位可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供氧状况。对于肥胖或有其他特殊体位需求的患者,需在保证舒适和不影响病情观察的前提下调整卧位,但仍以左侧卧位为主。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或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因为腹压增加可能导致胎盘剥离面出血加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或久站者)更需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进食、洗漱、排便等,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供相应的生活协助,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搀扶等帮助。
三、心理护理
1.情绪评估与疏导: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前置胎盘可能导致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恐惧等情绪,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缓解其紧张情绪。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患者对病情的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要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进行心理支持,如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通俗易懂的讲解。
2.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担忧,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可以通过讲述成功案例等方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有既往不良妊娠史的患者,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安抚,帮助其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
四、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例如,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前置胎盘患者,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不同年龄和基础疾病的患者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
2.保持大便通畅: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诱发阴道出血,可指导患者多吃香蕉、芹菜等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缓泻剂,但要避免患者自行滥用药物,对于老年患者或有肠道疾病史的患者,更要注重饮食调节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预防感染护理
1.保持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换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逆行感染。因为阴道出血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不同卫生习惯的患者需强化会阴部清洁的重要性,如卫生习惯较差的患者更要反复强调清洁的方法和重要性。
2.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如进行阴道检查、导尿等操作时,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六、终止妊娠的护理配合
1.术前准备:若患者需要终止妊娠,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备皮、配血、做好输血准备等。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大致过程,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孕周较小、胎儿未成熟的患者,要做好促胎肺成熟等相关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孕周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前准备方案。
2.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阴道出血情况及子宫收缩情况等。加强对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对于术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如应用宫缩剂等,要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护理重点有所不同,如剖宫产术后患者要特别注意子宫复旧情况和腹部切口愈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