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
多种哮喘治疗药物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分短效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分短效和长效);糖皮质激素有吸入性、口服、静脉用;还有白三烯调节剂(分受体拮抗剂和合成酶抑制剂)、茶碱类药物(分口服和静脉用)、抗IgE单克隆抗体;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选局部作用药物、妊娠期女性优先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老年患者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吸入装置等问题。
一、支气管舒张剂
(一)β?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钙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分为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起效迅速,通常数分钟内起效,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LABA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作用持续时间长,能有效控制夜间哮喘发作,常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
(二)抗胆碱能药物
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常用的有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异丙托溴铵,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噻托溴铵。SAMA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LAMA适用于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部分哮喘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二、糖皮质激素
(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是当前控制哮喘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减少黏液分泌等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但需要长期、规范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哮喘控制效果,一般需每日规律使用。
(二)口服糖皮质激素
当哮喘患者病情较重,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等。口服糖皮质激素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的患者以及哮喘慢性持续期经过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一般短期使用,且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静脉用糖皮质激素
严重哮喘发作时,如经吸入糖皮质激素、SABA等治疗效果不佳,可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起效相对较快,能迅速缓解气道炎症,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需谨慎应用。
三、白三烯调节剂
(一)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白三烯所致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常用药物有孟鲁司特钠等。孟鲁司特钠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包括预防白天和夜间的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等。
(二)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
扎鲁司特等属于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发挥作用,也可用于哮喘的治疗,但临床应用相对不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广泛。
四、茶碱类药物
(一)口服茶碱
如氨茶碱等,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但氨茶碱的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现在临床应用相对减少,多作为辅助用药。
(二)静脉用茶碱
重症哮喘发作时可静脉使用氨茶碱等,但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五、抗IgE单克隆抗体
如奥马珠单抗,主要用于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LABA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且血清IgE水平增高的重症哮喘患者。通过与IgE结合,减少游离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的活化,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哮喘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局部作用的药物,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对于儿童使用的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需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形式。例如,SABA可选择雾化吸入的剂型,更适合儿童使用。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使用药物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不良反应对其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二)妊娠期女性
哮喘患者妊娠期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妊娠期哮喘控制的首选药物,因其局部作用强,全身吸收少,对胎儿的影响较小。而口服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在妊娠期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
(三)老年患者
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茶碱类药物与一些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需密切监测。同时,老年患者使用吸入装置可能存在困难,需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或考虑其他给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