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过敏性哮喘咳嗽可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调节基因表达)、白三烯调节剂(阻断受体、抑制炎症)、β?受体激动剂(激动受体、松弛平滑肌)、茶碱类药物(抑制酶、升高cAMP);非药物干预有避免接触过敏原(明确过敏原者避免接触)、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等)、环境控制(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
一、缓解过敏性哮喘咳嗽的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例如,布地奈德,它是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过敏性哮喘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其作用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抗炎等多种效应。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要根据病情合理调整剂量;成人使用也需遵循医嘱,关注可能出现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局部不良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等的潜在影响。
(二)白三烯调节剂
1.作用机制:白三烯是引起气道炎症和痉挛的重要介质,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能特异性阻断白三烯受体,抑制白三烯所致的气道水肿、黏液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等,从而缓解过敏性哮喘咳嗽症状。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各年龄段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用药需依据体重等准确给药,成人使用时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头痛、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相关指标。
(三)β?受体激动剂
1.作用机制: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像沙丁胺醇,为短效β?受体激动剂,吸入后能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其作用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从而松弛平滑肌。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使用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如雾化吸入制剂等,成人使用也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等,所以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四)茶碱类药物
1.作用机制: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能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环磷腺苷(cAMP)的水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缓解过敏性哮喘咳嗽。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儿童对茶碱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成人使用时要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过量导致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有心脏病、甲亢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对过敏性哮喘咳嗽的辅助作用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作用:对于明确过敏原的过敏性哮喘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哮喘发作的诱因,进而减轻咳嗽症状。
2.不同人群的实施要点: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但接触环境多样,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孩子在何种环境下咳嗽等症状加重,从而针对性避免接触过敏原;成人则要根据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等情况,主动识别并规避过敏原,比如从事与某些职业性过敏原相关工作的人群,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
(二)呼吸功能锻炼
1.作用: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减轻过敏性哮喘咳嗽症状。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减少呼气时的气道阻力;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量。
2.不同人群的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儿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需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方法要简单易懂,比如可以通过吹气球等游戏形式引导儿童进行缩唇呼吸等锻炼;成人可以自行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锻炼,如每天定时进行一定时间的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练习,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
(三)环境控制
1.作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过敏性哮喘咳嗽患者很重要。适宜的室内温度一般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的环境可以减少气道受到不良刺激,减轻咳嗽等症状。
2.不同人群的环境控制要点:儿童的居住环境尤其要注意,要定期通风换气,选择合适的室内温湿度调节设备,如加湿器、空调等,并且要确保设备的清洁,避免滋生霉菌等过敏原;成人在工作场所等环境也要尽量创造相对良好的空气环境,比如办公室可以放置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来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