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水抽水怎么抽
肺积水抽水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与准备物品)、操作过程(定位、消毒麻醉、穿刺抽液)、术后处理(穿刺部位处理与患者观察),还有不同人群注意要点(老年、儿童、女性各有注意)及并发症预防处理(气胸、出血、感染的预防与处理),需全面做好各环节以保障抽水安全与患者康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储备情况,因为抽水过程可能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女性患者在评估时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状况的可能影响。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肺积水的病因,如是结核性胸膜炎、心力衰竭还是恶性肿瘤等不同病因,这对抽水过程中的风险判断和后续处理有重要意义。同时要进行身体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胸部体格检查,了解肺部积水的大致范围等。还需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胸部CT等,以明确肺积水的量和部位等情况,为抽水操作提供准确依据。
2.物品准备
准备好胸腔穿刺包,其中包含穿刺针、镊子、纱布等物品;还需准备好无菌手套、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以及闭式引流装置(如果需要留置引流管的情况)等。
二、操作过程
1.定位
一般通过胸部X线或胸部CT来确定穿刺点。通常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位于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对于少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需结合超声定位来准确找到穿刺部位,以确保穿刺针能准确进入积液部位。
2.消毒与麻醉
首先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不小于15cm。然后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从皮肤到胸膜壁层逐层注射,确保麻醉充分,以减轻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疼痛。
3.穿刺抽液
用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缓慢进针,当穿过胸膜时,可感觉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连接注射器进行抽液。抽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处理。首次抽液量一般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适当增加抽液量,但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
三、术后处理
1.穿刺部位处理
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并按压片刻,观察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
2.患者观察
让患者平卧休息,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肺积水抽水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不同人群的注意要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在抽水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抽液可能导致回心血量变化,进而影响心脏功能。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呼吸情况,鼓励患者适当咳嗽、咳痰,促进肺复张,同时要注意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重视穿刺部位的护理。
2.儿童患者
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要求在肺积水抽水时要更加谨慎。儿童的胸腔解剖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穿刺时要准确把握进针深度和角度。要给予儿童心理安抚,减轻其紧张情绪,因为儿童对穿刺操作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心率等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情况,防止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如果处于月经周期,在抽水前要告知医生,因为月经期间身体的凝血状态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女性患者术后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避免感染,尤其是在乳房附近进行穿刺时,要更加注意局部卫生。
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气胸
在抽水过程中,如果穿刺针损伤肺组织,可能会导致气胸。对于少量气胸,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可密切观察;对于大量气胸,患者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要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准确操作,避免损伤肺组织,以预防气胸的发生。
2.出血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如果出现少量出血,一般可通过压迫等方法止血;如果出血较多,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药物等。在操作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更加谨慎操作。
3.感染
穿刺部位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会发生感染。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和术后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果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