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与宫颈糜烂的区别
宫颈炎是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的炎性病变,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由病原体感染等致,症状多样,慢性多无症状或有少量分泌物等;宫颈糜烂现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雌激素作用下的生理现象,一般无症状,感染刺激时可有白带异常等;诊断上宫颈炎急性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慢性靠妇科检查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靠妇科检查并需与宫颈病变鉴别;治疗上宫颈炎急性针对病原体抗感染,慢性无症状不治疗,有症状用物理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治疗,有症状合并感染需抗感染,单纯生理性定期筛查
一、定义与本质
1.宫颈炎:是指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的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等所致,其本质是宫颈部位的炎性病变,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宫颈充血、水肿等,慢性宫颈炎有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纳氏囊肿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更易患急性宫颈炎,而慢性宫颈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长期不洁性生活、多次流产等不良生活方式或病史会增加患病风险。
2.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在2008年妇产科教材已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口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管外口的一种常见生理现象,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
二、临床表现
1.宫颈炎:急性宫颈炎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慢性宫颈炎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不同年龄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急性宫颈炎症状相对更易出现,而老年女性若有慢性宫颈炎,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症状表现相对不典型。
2.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原宫颈糜烂):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受到感染或刺激时出现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等症状,当柱状上皮异位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接触性出血等类似宫颈炎的表现,但这是由于合并感染导致,并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本身的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宫颈炎:急性宫颈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慢性宫颈炎根据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样改变、肥大、息肉等表现,结合病史等进行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在诊断时,对于儿童患者,若怀疑宫颈炎需考虑是否有性传播感染等特殊情况,详细询问病史很重要,而对于成年女性,通过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2.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原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肉眼观察宫颈情况来诊断,同时需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相鉴别,可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以排除宫颈病变。不同年龄女性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能更明显,但多为生理性,而对于有性生活史的成年女性,定期进行TCT和HPV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30岁以上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
四、治疗原则
1.宫颈炎:急性宫颈炎主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淋病奈瑟菌感染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沙眼衣原体感染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慢性宫颈炎如果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可给予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但需注意物理治疗可能对生育有一定影响,需谨慎选择,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儿童患者患宫颈炎多为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而育龄女性在选择物理治疗时需充分权衡对未来生育的影响。
2.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原宫颈糜烂):一般无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感染者,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而对于单纯的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即可。不同年龄女性中,青春期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通常不需要干预,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稳定后多可恢复正常;生育年龄女性若因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感染出现症状则需要治疗,但要注意治疗方式对妊娠的影响;老年女性若发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同样需进行TCT和HPV检查以排除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