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年,过去常见病因是婴幼儿期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是反复感染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病理改变可见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等。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典型有肺纹理等改变,胸部CT是重要方法,支气管造影曾是金标准但已被取代。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止血治疗、手术治疗等。不同人群有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护理和预防感染,老年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女性要注意特殊生理时期影响。预防措施有积极防治婴幼儿期呼吸道感染、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戒烟等。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年,过去常见病因是婴幼儿期的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主要是反复的感染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使得支气管失去正常的支撑结构,进而发生扩张。例如,病原体感染后,引发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释放多种蛋白酶等物质,破坏支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平滑肌等结构成分,使得支气管不能维持正常的形态,逐渐扩张。
病理改变:肉眼观可见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可累及一段或多段肺组织。显微镜下可见支气管壁黏膜上皮脱落、溃疡形成,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管壁各层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
三、临床表现
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咳嗽多为慢性、顽固性,痰量较多,每天可达数百毫升,痰液多呈脓性,若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可伴有臭味。这是因为扩张的支气管内储存了大量的分泌物,当体位改变等刺激时,分泌物排出,引起咳嗽和咳痰。
反复咯血: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主要表现,咯血量可多可少,从小量痰血到大量咯血不等。其机制是扩张的支气管动脉破裂等原因导致出血。
反复肺部感染: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的引流不畅,容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脓性痰等。感染可进一步加重支气管的破坏和扩张。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早期轻症患者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表现为病变部位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可见不规则的环状透亮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等。
胸部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等。高分辨率CT(HRCT)能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细微结构,其典型表现为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等。
支气管造影:曾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金标准,但由于是有创检查,目前已被HRCT取代,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诊断。
五、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痰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情况时,可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少痰液分泌。
清除气道分泌物:可通过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流向大气道而排出,例如病变位于上叶肺时,可取坐位或半坐位等。
止血治疗:对于少量咯血,可选用止血药物等;对于大咯血,需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必要时可考虑介入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感染、大咯血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
六、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多与婴幼儿期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儿进行体位引流时动作要轻柔,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如合理喂养等。
老年患者: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排痰方面,可能因咳嗽无力等原因,需要更积极地协助其排痰,如采用振动排痰等方法。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月经、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对病情的影响。例如,妊娠可能会增加心肺负担,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在孕期密切监测病情,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防措施
积极防治婴幼儿期的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减少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
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戒烟:吸烟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降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