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吧
支气管扩张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致支气管变形扩张,病因有感染、先天性因素、免疫缺陷;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有大量脓痰且分层)、咯血(部分为唯一症状)、反复肺部感染;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改善气流受限、清除气道分泌物、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其病因主要有:
感染:儿童时期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是常见病因,反复的肺部感染会损伤支气管壁结构,引发支气管扩张。比如儿童时期严重的百日咳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增加成年后患支气管扩张的风险。
先天性因素:某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等,会使支气管容易发生扩张。这类情况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中更易出现,若家族中有相关先天性疾病史,后代需密切关注支气管健康状况。
免疫缺陷:如体液免疫缺陷、纤毛功能障碍等免疫相关问题,会导致呼吸道清除异物和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引发支气管扩张。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包括一些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更易受到支气管扩张的侵袭。
二、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是支气管扩张的典型表现。咳嗽多为持续性,晨起及夜间卧床时咳嗽加重,痰量较多,痰液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例如,有的患者每天痰量可达数百毫升,痰液颜色可因感染菌不同而有差异,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痰液可呈黄绿色。
咯血:部分患者以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常见于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咯血的量可多可少,小量咯血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可危及生命。
反复肺部感染: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患者可出现发热、胸痛等症状。比如某个肺段反复出现感染,经过常规治疗后不易痊愈,就需要考虑支气管扩张的可能。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早期轻症患者胸部X线可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病情较重时可见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可出现液平面。
胸部CT:高分辨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的柱状扩张、囊状扩张或静脉曲张状扩张等。例如能清晰看到支气管呈串珠样改变或囊状改变等特征性表现。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清除阻塞物,还可进行活检以排除肿瘤等其他病变。对于一些咯血原因不明确且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
四、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急性感染期常需积极抗感染治疗,以控制呼吸道感染,减轻症状。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相应的抗假单胞菌抗生素。
改善气流受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有明显气流受限的患者,支气管舒张剂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清除气道分泌物:通过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应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15-20分钟。例如病变位于上叶时,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引流。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感染、大咯血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多与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关,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避免痰液堵塞气道引起窒息。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更加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支气管扩张会消耗较多体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老年患者: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在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剧烈体位变化导致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可适当增加雾化吸入等措施来帮助痰液排出,同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及时发现并处理。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需格外谨慎,药物的使用要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非药物的体位引流等改善通气和痰液引流的措施。在感染控制方面,要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