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性肺炎症状有哪些表现
冠状病毒性肺炎有常见症状和其他系统症状及重症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多数患者发热(体温37.3℃以上,儿童体温易波动、老年人可能持续久或热型不典型)、咳嗽(多为干咳,儿童频繁、老年人力度弱)、乏力(机体应激、代谢紊乱致,有基础病者更明显);其他系统症状有呼吸道相关的呼吸困难(病情重时出现,儿童易被忽视、老年人提示病重)、鼻塞流涕(伴随其他症状且发展快),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易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需营养支持防脱水),眼部症状(红肿疼痛流泪,接触患者后出现需警惕);重症表现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者迅速进展,老年人易发展且预后差、儿童变化迅速)、脓毒症休克(严重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休克,有基础病者风险高)、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恶化累及多器官,老年人风险大、儿童治疗难)。
一、常见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一般为37.3℃以上,部分患者可达到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可能相对更易波动,但总体也遵循感染后体温升高的规律;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热型不典型等情况。
2.咳嗽
咳嗽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为干咳,即无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这是由于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起咳嗽反射。在不同年龄段表现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咳嗽可能相对较频繁,且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可能以频繁清嗓等方式体现;老年人咳嗽可能因肺功能等因素,咳嗽力度相对较弱,但同样会存在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等情况。
3.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活动耐力减弱。这是因为感染冠状病毒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病毒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乏力表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乏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其本身的基础疾病已使机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再加上病毒感染的影响,会进一步加重乏力感。
二、其他系统症状
1.呼吸道相关症状
呼吸困难: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表现。这是由于肺部受到病毒侵袭,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在儿童患者中,呼吸困难可能更易被家长忽视,因为儿童的呼吸频率本身相对较快,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呼吸节律等情况;老年人由于肺部弹性下降等原因,呼吸困难出现时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鼻塞、流涕: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呼吸道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但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鼻塞、流涕通常是伴随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出现,且病情发展可能更为迅速。
2.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可能侵袭消化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儿童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时,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可能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其液体摄入量和电解质平衡;老年人本身消化系统功能有所减退,出现消化道症状时,更要注意营养支持和防止脱水等情况。
3.眼部症状
有报道显示部分患者会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这可能是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蔓延至眼部,引起眼部的炎症反应。对于接触过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人群,若出现眼部不适症状,也需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儿童患者,在学校等集体场所接触他人后出现眼部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三、重症表现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为ARDS,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FiO?)低于300mmHg,患者呼吸极度困难,需使用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在老年人中,由于其本身可能存在肺功能减退等基础情况,更容易发展为ARDS,且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发生ARDS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积极干预。
2.脓毒症休克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脓毒症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表现。这是由于严重的病毒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导致脓毒症,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休克。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本身机体的内环境调节能力较差,发生脓毒症休克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在感染早期就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
3.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累及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出现少尿、无尿、肝功能异常等相应表现。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更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各器官功能的监测和保护;儿童患者虽然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对少见,但由于其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一旦发生,治疗难度也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