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尘肺职业病
尘肺职业病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发病与粉尘吸入沉积、肺组织反应有关,有煤尘、石英尘、石棉尘等常见致病粉尘,临床表现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诊断靠职业史、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预防有工程和个人防护措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尘肺职业病的定义
尘肺职业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不同行业产生的粉尘成分各异,如煤矿开采产生的煤尘、石英加工产生的石英尘等。
二、发病机制
1.粉尘的吸入与沉积:劳动者在工作时,通过呼吸道吸入生产性粉尘,粉尘会根据其粒径大小等特性沉积在呼吸道不同部位。一般来说,粒径较大的粉尘多沉积在上呼吸道,而粒径较小的粉尘可深入到肺泡等部位。例如,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更容易到达肺泡区。
2.肺组织的反应:粉尘进入肺组织后,会引起肺部的一系列反应。巨噬细胞是肺部清除粉尘的重要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这些物质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肺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展,肺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下降。
三、常见的致病粉尘及相关行业
1.煤尘:主要见于煤矿开采、煤炭加工等行业。长期接触煤尘的矿工等人群患煤工尘肺的风险较高。
2.石英尘:在石英矿石开采、玻璃制造、陶瓷制作等行业较为常见,长期接触石英尘可引发硅肺,硅肺是尘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3.石棉尘:石棉开采、石棉制品加工等行业的从业者易接触到石棉尘,长期接触可导致石棉肺等疾病。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咳嗽:早期多为轻微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逐渐加重,可能伴有咳痰,咳痰一般为少量黏液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
呼吸困难:是尘肺患者常见且重要的症状,早期在体力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发展,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端坐呼吸等表现。
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不固定。
2.体征:早期患者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减弱、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等体征。晚期患者可出现发绀、杵状指(趾)等表现,同时可伴有肺心病等并发症的相应体征,如右心衰竭时可出现下肢水肿等。
五、诊断依据
1.职业史: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是诊断尘肺的重要依据,包括接触粉尘的种类、接触时间、接触环境等情况。例如,明确患者是否在煤矿行业工作过多少年,是否长期处于粉尘浓度较高的工作环境中。
2.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典型的尘肺X线表现为肺野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阴影,随着病情进展,小阴影可融合成大阴影等。通过X线胸片可以初步判断尘肺的分期等情况。
胸部CT:对于一些早期尘肺或X线胸片表现不典型的情况,胸部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助于更早发现肺部的病变情况,对于尘肺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3.肺功能检查:尘肺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如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等。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肺功能受损的程度,对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六、预防措施
1.工程防护措施
通风除尘:在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采用有效的通风设备,及时将粉尘排出工作环境。例如,在煤矿井下采用局部通风等方式,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密闭尘源:对产生粉尘的设备等进行密闭处理,减少粉尘的外逸。如对石英加工设备进行密闭,防止石英尘泄漏到环境中。
2.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劳动者应根据工作环境中粉尘的种类和浓度,正确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例如,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应佩戴具有较好过滤效果的防尘口罩。
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劳动者应及时更换工作服,清洗暴露的皮肤,减少粉尘在体表的残留。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患尘肺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尘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要定期进行肺部相关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儿童:儿童一般较少直接接触导致尘肺的职业性粉尘,但如果是家庭成员从事相关职业,应注意避免儿童接触被粉尘污染的衣物等,减少间接接触粉尘的可能。另外,要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降低因其他呼吸道疾病继发加重肺部损害的风险。
3.妊娠期女性:如果女性在孕期接触了可能导致尘肺的粉尘,需要更加谨慎。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肺部相关检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因为尘肺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心肺功能,进而对胎儿的氧气供应等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及时监测和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