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相关因素(如吸入性因素中正常生理防御机制削弱、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血源性因素中远处感染灶经血行播散)、肺部原有基础疾病因素(如支气管阻塞因素中肿瘤、异物阻塞,肺部基础疾病并发感染中肺结核并发感染、支气管扩张症)、其他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因素中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生活方式因素中长期大量饮酒、营养不良)。
一、病原体感染相关因素
(一)吸入性因素
1.正常生理防御机制削弱: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会厌反射、咳嗽反射等能有效防止口咽部的病原体吸入下呼吸道。但当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如醉酒、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等导致会厌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口咽部含有大量细菌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容易被吸入下呼吸道,从而引发肺脓肿。例如,有研究表明,约60%的吸入性肺脓肿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的病史,这些患者口咽部的定植菌容易随误吸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并逐渐发展为肺脓肿。
2.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口腔和上呼吸道的感染病灶,如牙周炎、扁桃体炎等,其中的病原菌可通过直接蔓延至下呼吸道。例如,链球菌、厌氧菌等可从口腔经气道播散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若感染未能及时控制,就可能导致肺组织坏死形成肺脓肿。有临床观察发现,口腔感染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肺脓肿的风险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者。
(二)血源性感染因素
1.远处感染灶经血行播散: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皮肤外伤感染、疖、痈、骨髓炎等,其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血源性肺脓肿的病原菌,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随血流到达肺部,引起肺小血管栓塞,导致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而形成肺脓肿。研究显示,约10%-20%的肺脓肿是由血源性因素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血源性肺脓肿较为常见。
二、肺部原有基础疾病因素
(一)支气管阻塞因素
1.肿瘤阻塞:支气管肺癌等肿瘤可阻塞支气管,导致远端肺组织引流不畅,容易继发感染。肿瘤本身也可能释放一些物质促进炎症反应,使局部肺组织发生坏死、化脓,进而形成肺脓肿。例如,中央型肺癌引起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后,远端肺叶易反复发生感染,若感染持续不愈,就可能发展为肺脓肿。
2.异物阻塞:支气管内进入异物,如小的食物颗粒、金属异物等,可导致支气管阻塞,使远端肺组织分泌物引流受阻,引发肺部感染,长期感染可导致肺脓肿形成。儿童是支气管异物的高发人群,有报道指出,部分儿童肺脓肿是由于支气管内吸入异物后未及时取出,导致肺部反复感染而发展而来。
(二)肺部基础疾病并发感染
1.肺结核并发感染: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组织存在病理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例如,肺结核病灶周围可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导致肺组织进一步坏死、化脓,形成肺脓肿。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并发肺脓肿的发生率约为5%-10%,且肺结核病灶与肺脓肿的部位往往有一定关联,多在肺结核好发部位如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等。
2.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支气管结构被破坏,出现不可逆的扩张,容易导致分泌物潴留,从而为病原菌滋生创造条件。长期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时,炎症反复刺激肺组织,可引起肺组织坏死、脓肿形成。有资料显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脓肿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3-5倍,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等。
三、其他因素
(一)免疫功能低下因素
1.先天性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补体系统缺陷等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容易迁延不愈,进而发展为肺脓肿。例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由于体内抗体产生不足,肺部感染后难以有效清除病原菌,容易导致肺脓肿的形成。
2.获得性免疫缺陷:患有艾滋病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肺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一些条件致病菌。这些患者发生肺脓肿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中肺脓肿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出数十倍,其病原菌除了常见的细菌外,还可能包括真菌等机会致病菌。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大量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乙醇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可损伤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此外,饮酒者常伴有意识状态的改变,如醉酒等,增加了误吸的风险。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肺脓肿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因为饮酒导致的免疫功能受损和误吸风险增加共同作用,使得肺部感染和肺脓肿的发生几率升高。
2.营养不良因素: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例如,蛋白质缺乏可导致抗体合成减少,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从而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展为肺脓肿。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或长期卧床、进食困难的患者中,营养不良导致的肺脓肿发生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