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区别有哪些
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在定义、累及范围、发病部位细节、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治疗原则和预后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支气管炎主要局限于支气管,起病较缓,症状相对较轻,预后大多良好;支气管肺炎累及范围更广,起病急,症状较重,婴幼儿等特定人群预后相对较差,治疗需控制感染等综合处理。
一、定义与累及范围
1.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通常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炎症主要局限在支气管部位。
2.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累及范围相对支气管炎更广泛,可涉及多个小叶甚至更多肺组织。
二、发病部位细节
1.支气管炎:病变主要集中在较大的支气管,病理改变初期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分泌增多,随后可有支气管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一般不深入到肺泡结构。
2.支气管肺炎:炎症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周围蔓延,可导致细支气管管腔因分泌物积聚、黏膜肿胀等发生狭窄甚至阻塞,进而引起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等改变,病变可散布于两肺各叶,以下叶及背侧较多。
三、临床表现差异
1.症状表现
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缓,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泡沫痰,可伴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无继发细菌感染,一般无明显的畏寒、高热等表现。
支气管肺炎:起病较急,常见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婴幼儿可表现为发热不高或体温不升,同时有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出现咳痰,可伴有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婴幼儿呼吸频率可>60次/分钟,还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2.体征表现
支气管炎:肺部体征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糙,随病情进展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多在背部或双肺底,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支气管肺炎: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下肺、背部及脊柱两旁较明显,病灶融合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管状呼吸音等。
四、影像学表现不同
1.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这是因为支气管黏膜充血、增厚等导致肺纹理显示增粗。
2.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随病情进展可见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甚至可累及多个肺叶。
五、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影响
1.好发人群
支气管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长期吸烟、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这与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阻塞等,且婴幼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2.生活方式影响
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接触空气污染、化学毒物等职业暴露人群,也容易患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如果喂养不当,如呛奶等,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可能;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等也会增加婴幼儿患支气管肺炎的几率。
3.病史影响
支气管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支气管炎;有过敏史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引起支气管黏膜过敏反应,也易引发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肺功能较差,机体抵抗力低,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有免疫缺陷的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弱,易患支气管肺炎且病情相对较重。
六、治疗原则区别
1.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如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氨溴索等祛痰;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等一般治疗。
2.支气管肺炎: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控制感染要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改善通气功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等;对症治疗如退热、镇静等;对于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处理,婴幼儿由于病情变化快,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后情况差异
1.支气管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在1-2周内可恢复,但若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影响生活质量。
2.支气管肺炎: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并发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甚至可危及生命;而一般体质较好的儿童经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可完全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