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保养与禁忌
支气管扩张患者保养包括呼吸道管理(通过体位引流排痰、腹式和缩唇呼吸训练)、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饮食营养(均衡饮食、多饮水);禁忌方面要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受凉、烟雾刺激)和避免剧烈咳嗽引发不良后果(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用力过度)。
一、保养方面
(一)呼吸道管理
1.排痰:对于有咳痰症状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通过体位引流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例如,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如病变在右上叶尖段,可取坐位稍向前倾;病变在左上叶尖后段,取坐位;病变在左下叶背段,取俯卧位,上半身抬起等。一般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借助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向大气道,便于咳出,这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体位引流的力度和时间,比如儿童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疲劳。
2.呼吸训练: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活量。具体方法是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每次呼气时间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日练习数次。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训练的强度和频率可适当调整,例如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步进行。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速度以自我感觉稍快但能持续进行为宜。但要注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进行运动,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导致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扩张病情加重。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更适合自身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规律作息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节律,有利于病情的稳定。不同年龄的人群作息时间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也应保证合理的休息时间。
(三)饮食营养
1.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维持的重要物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一般建议每天摄入蛋白质70-100g左右,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
2.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ml左右,使痰液保持稀释状态,便于排出。尤其是在气候干燥或运动后,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不同年龄的患者饮水量可根据其体重、活动量等进行调整,例如儿童的饮水量相对较少,但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二、禁忌方面
(一)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因
1.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如花粉、尘螨等,在相应季节或环境中要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以减少尘螨接触。不同过敏体质的患者对过敏原的反应不同,应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具体过敏原后针对性避免接触。
2.避免受凉: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受凉可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老年人、儿童等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暖,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围巾、帽子等。
3.避免烟雾刺激:包括吸烟及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要避免接触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体。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炎症加重,使支气管扩张病情恶化。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其生活环境中的人都应避免烟雾接触,营造清洁的呼吸环境。
(二)避免剧烈咳嗽引发不良后果
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伴有慢性咳嗽、鼻窦炎等可能导致频繁咳嗽的疾病要积极治疗。例如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可刺激咽喉部引发咳嗽,进而影响支气管扩张病情。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鼻窦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对呼吸道的刺激。
2.避免用力过度: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胸腔压力的行为,以免诱发剧烈咳嗽导致支气管扩张部位的血管破裂等情况。对于有便秘问题的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便秘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剧烈排便用力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