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的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在病原体、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新型冠状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感染后多数有发热等表现,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可通过核酸检测等诊断,分层治疗,接种疫苗等预防;流感病毒分甲、乙等型,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起病急有高热等表现,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高发,可通过抗原检测等诊断,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接种疫苗等预防。
一、病原体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直径60-140nm。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从而进入细胞进行复制等活动。
2.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表面有两种重要的糖蛋白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主要依据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来区分。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新生儿感染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等不典型症状;老年人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重症,如呼吸衰竭等情况的风险较高。
2.流感病毒感染:
起病急,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在3-5天内恢复正常,但咳嗽、乏力等症状常可持续1-2周或更久。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咽痛、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相对常见;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如引发肺炎、心血管疾病加重等。
三、流行病学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也有可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疫情初期全球大范围流行,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均可发病,目前接种疫苗等措施对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有重要作用。
2.流感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呈季节性流行,一般冬春季高发。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感染,通常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但总体严重程度相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稍低,但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
四、诊断方法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还可进行病毒基因测序等。另外,血清学检测如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一般发病后3-5天即可检出IgM抗体,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也有助于诊断。
2.流感病毒:
快速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等检测流感病毒抗原,但其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是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血清学检测方面,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五、治疗原则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主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可采取隔离管理,加强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型、危重型患者需要在ICU进行救治,治疗措施包括呼吸支持(如吸氧、机械通气等)、循环支持、营养支持、抗病毒治疗(如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等。
2.流感病毒: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通常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即使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也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六、预防措施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严重疾病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密闭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注意通风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更应加强防护,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需严格做好防护措施。
2.流感病毒: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一般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另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等。对于高危人群,除了接种疫苗外,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者的接触,必要时可考虑药物预防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