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昏迷苏醒征兆有哪些
脑干出血昏迷患者苏醒前有意识、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征兆。意识方面有对刺激有反应、能短暂睁开眼睛;肢体活动方面有肢体出现自主微动、对肢体指令有微弱回应;生命体征方面有体温逐渐趋于平稳、血压逐渐稳定、呼吸趋于规律。
一、意识方面的征兆
(一)对刺激有反应
患者可能会逐渐对疼痛等刺激有反应,比如当医护人员用棉球轻掐患者的手足等部位时,原本毫无意识的患者会出现肢体的回缩等防御性动作。这是因为脑干出血后,随着病情的好转,神经系统逐渐有部分功能恢复,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并做出一定反应,这是苏醒的重要信号之一,其机制是受损的神经传导逐渐恢复部分功能,使得机体能对刺激产生反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比如儿童脑干出血昏迷,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其对刺激的反应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本质都是神经系统功能开始恢复的体现;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干出血患者,对刺激有反应更提示神经功能在逐步恢复。
(二)能短暂睁开眼睛
部分脑干出血昏迷患者会逐渐出现能短暂睁开眼睛的情况,这表明眼部的神经支配等功能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眼睛的睁开涉及到动眼神经等多组神经的协调功能,当脑干出血后这些神经相关的功能逐渐恢复,就会出现短暂睁眼现象,这是脑干出血昏迷患者苏醒的一个较为明显的意识方面征兆。不同年龄患者睁眼情况可能受自身神经系统成熟度等影响,儿童睁眼可能提示其神经恢复进程符合其自身发育规律,而有基础病史患者则要结合其基础病对神经恢复的影响综合判断。
二、肢体活动方面的征兆
(一)肢体出现自主微动
患者的肢体开始出现一些自主的微小活动,比如手指会有轻微的屈伸动作,或者脚趾有微微的挪动等。这是因为脑干控制着肢体运动的部分神经传导通路在逐渐恢复,使得肢体肌肉能有微弱的神经支配而产生微动。对于儿童脑干出血昏迷患者,肢体微动可能是其神经系统在逐步修复过程中的表现,要注意其活动是否符合儿童正常神经发育的大致节奏;对于有长期生活方式不良(如长期酗酒等)导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肢体微动提示其受损神经开始有功能重建,但要结合其生活方式对神经恢复的不利影响来综合评估恢复进程。
(二)对肢体指令有微弱回应
当医护人员给予简单的肢体指令,如“捏一下你的手”“动一下脚”等,患者能做出微弱的相应动作,虽然动作可能不灵活、力量很弱,但这表明肢体的运动神经功能正在逐步恢复。这是因为脑干相关神经传导束开始有部分功能恢复,能够将指令传导到肢体肌肉并使其做出微弱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指令的微弱回应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回应动作更稚嫩但有相应趋势,有基础病史患者则要考虑基础病对神经传导恢复速度等的影响,比如高血压病史患者可能因为血管病变影响神经恢复速度而使回应动作相对迟缓。
三、生命体征方面的征兆
(一)体温逐渐趋于平稳
脑干出血昏迷患者在苏醒前可能会出现体温逐渐趋于平稳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脑干等部位与体温调节中枢相关,当脑干出血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时会出现体温异常,如高热等,而随着病情好转,体温调节功能逐步恢复,体温会逐渐接近正常范围,如从高热状态逐渐下降并稳定在正常体温区间(一般为36℃-37℃左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趋于平稳更要密切观察其波动情况,因为儿童体温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要考虑其基础病史中是否有影响体温调节的相关因素;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脑干出血患者,体温趋于平稳除了考虑脑干功能恢复外,还要考虑基础病对整体身体状况调整的影响,因为糖尿病可能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等从而影响体温状态。
(二)血压逐渐稳定
脑干出血患者的血压通常会因为脑出血导致的应激等情况而出现波动,而在苏醒前往往会逐渐趋于稳定。正常情况下,脑干与血压的调节有密切关系,当脑干出血得到一定控制,血压调节功能逐步恢复,血压会从不稳定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可能更高,低血压患者可能更低)逐渐调整到相对稳定的范围,比如对于原本高血压的患者,血压会从大幅波动的高水平逐渐下降并稳定在相对正常的高血压控制目标范围内(一般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不同年龄患者血压稳定的意义有所不同,儿童血压稳定要结合其正常血压范围来判断,有基础病史如冠心病等的脑干出血患者,血压稳定除了考虑脑干功能恢复外,还要考虑基础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因为冠心病患者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血压稳定对这类患者尤为重要。
(三)呼吸趋于规律
脑干出血会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不规律等情况,而在苏醒前患者的呼吸会逐渐趋于规律。正常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当脑干出血后呼吸中枢功能受损,呼吸会出现如潮式呼吸、呼吸频率异常等情况,随着病情好转,呼吸中枢功能逐步恢复,呼吸频率会趋于正常范围(一般成人12-20次/分钟),呼吸节律也会变得规整。对于儿童脑干出血患者,呼吸趋于规律要考虑其儿童呼吸特点,儿童呼吸频率相对成人更快,所以要结合儿童正常呼吸频率范围来判断呼吸是否趋于规律;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史的脑干出血患者,呼吸趋于规律除了是脑干功能恢复的表现外,还要考虑基础病与呼吸恢复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基础病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的整体恢复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