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有多严重
支气管扩张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年,常继发于特定肺炎等,其严重程度有多维度体现,包括症状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对肺功能的影响如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还有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炎等;评估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临床症状评分等综合评估;病情越重预后相对越差,不同年龄预后有差异,生活方式等影响预后。
一、疾病定义与基本情况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年,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等。
二、严重程度的多维度体现
(一)症状表现方面
1.咳嗽、咳痰:患者会长期反复咳嗽,咳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如晨起及晚上临睡时咳嗽咳痰量较多。若合并感染,痰可呈脓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咯血,小量咯血较为常见,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咯血,大咯血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因不会有效咳痰,导致痰液引流不畅,加重病情;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身体状况改变可能影响病情控制。
2.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早期在剧烈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加重,静息时也可感到呼吸困难。这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生活方式上可能需要减少活动量,对工作、学习等产生影响。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可能会加重其呼吸困难程度。
(二)对肺功能的影响
1.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会导致气道狭窄、阻塞,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下降。长期的肺通气功能障碍会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进而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不同年龄患者肺功能储备不同,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功能受损可能对其未来的肺功能发育产生长期不良影响;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有一定减退,支气管扩张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减退,增加呼吸衰竭等风险。
2.肺换气功能障碍:病变的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会影响气体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导致血氧分压降低,出现低氧血症。这会对心、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影响,如长期低氧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引发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性别因素对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不同,可能会影响对低氧血症的耐受程度和后续治疗效果。
(三)并发症情况
1.慢性呼吸衰竭:病情持续进展,肺功能严重受损,会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如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容易加速病情向慢性呼吸衰竭发展。
2.肺源性心脏病:由于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在生活方式上需要更加注意休息、避免感染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痰增多且性质改变等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影响生长发育。
三、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HRCT可以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程度等。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可分为柱状、囊状和混合型,一般来说,囊状支气管扩张相对柱状支气管扩张病情可能更严重,因为囊状扩张更容易合并感染、咯血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进行HRCT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儿童患者应尽量采用合理的低剂量扫描技术。
2.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支气管壁增厚、肺纹理增粗等,但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HRCT,不过在初步筛查等情况下仍有一定作用。
(二)肺功能检查
通过FEV?、FEV?/FVC(用力肺活量)等指标评估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弥散功能检查评估肺换气功能,从而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肺功能检查需要根据其年龄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如学龄前儿童可能采用游戏化的肺功能测试方式。
(三)临床症状评分等综合评估
一些临床评分系统可以综合患者的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评分,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MRCdyspnoeascore)可以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对于判断患者的整体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四、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一般来说,支气管扩张病情严重程度越重,预后相对越差。出现大咯血、反复发生严重感染、肺功能严重受损等情况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死亡率相对增加。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得到较好控制,预后相对较好;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脏器功能减退,预后相对较差。生活方式健康、依从性好的患者相对预后更好,而吸烟、不遵医嘱治疗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预后,加重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