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支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哮喘支气管炎有典型症状如喘息、咳嗽、胸闷及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流涕打喷嚏等,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识别远离过敏原、避免刺激物)、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免疫治疗,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选儿童适用剂型、关注心理及生活方式;老年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预防感染、注意保暖等;妊娠期患者用药需谨慎、监测病情及关注心理。
一、哮喘支气管炎的症状
1.典型症状
喘息:患者呼吸时可听到明显的喘鸣声,这是由于气道狭窄,气流通过受阻产生的。在儿童中,喘息可能较为频繁,尤其是在活动后或接触过敏原等诱因时更容易出现。不同年龄的儿童,喘息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学龄儿童喘息症状相对更易被察觉。
咳嗽:多为反复发作的咳嗽,以夜间和清晨较为明显。咳嗽性质多样,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长期的咳嗽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不同年龄段儿童咳嗽的特点也有差异,幼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咳嗽不适,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等。
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呼吸不畅。对于成人来说可能较易察觉胸闷的感觉,但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可能会出现呼吸时身体前倾、喜欢深呼吸等表现。
2.伴随症状
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和呼气都较为费力,呼吸频率加快,甚至可能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软组织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在儿童中,呼吸困难可能会导致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等缺氧表现,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幼儿的呼吸储备能力相对较弱,缺氧可能很快加重。
流涕、打喷嚏: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流涕、打喷嚏等,这可能是由于同时合并了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尤其是在过敏原引起的哮喘支气管炎发作时,常同时伴有鼻部的过敏症状。
二、哮喘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1.避免触发因素
识别并远离过敏原: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以减少尘螨;避免饲养宠物或让患者接触宠物。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的尘螨等,所以家庭环境的清洁对于儿童哮喘支气管炎患者尤为重要。
避免刺激物:包括烟雾(如香烟烟雾、厨房油烟等)、冷空气等。吸烟不仅对患者自身有害,二手烟也会加重病情,所以患者及其周围人员应避免在室内吸烟;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儿童应注意佩戴口罩,以减少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从而改善喘息症状。常见的有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快速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喘息症状,但不建议长期单一使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以免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常用的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通过吸入给药,局部作用于气道,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控制哮喘的慢性炎症非常重要。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需要密切监测副作用。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能抑制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可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哮喘支气管炎。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或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
3.免疫治疗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明确由单一过敏原引起的哮喘支气管炎患者,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但该治疗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并且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实施。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患者
注意事项:儿童的气道较狭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药物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儿童专用吸入装置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哮喘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导致焦虑等情绪,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此外,儿童的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在过敏原多或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运动)等,运动可以增强儿童体质,但需要注意运动的时机和环境。
2.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需要谨慎。老年患者的气道黏膜功能减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治疗。在生活方式方面,老年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妊娠期患者
注意事项:妊娠期哮喘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相对较为安全。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因为哮喘发作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氧供,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母婴安全。妊娠期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应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情绪,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哮喘的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