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人吸氧注意事项
慢阻肺病人吸氧需注意浓度控制在28%-30%、流量1-2L/min,选择合适吸氧装置并维护,同时注意吸氧环境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病人有相应特殊要求。
一、吸氧浓度控制
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人,一般应将吸氧浓度控制在28%-30%为宜。这是因为慢阻肺病人多存在二氧化碳潴留,高浓度吸氧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病情恶化。有研究表明,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1-2L/min)能在改善病人缺氧状况的同时,避免上述不良影响。例如,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血气分析监测发现,将吸氧浓度维持在合适范围,可使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有利于机体各器官的氧供。
2.年龄方面,老年慢阻肺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氧浓度变化更为敏感,更需严格遵循28%-30%的吸氧浓度标准。儿童慢阻肺较为少见,若发生,其吸氧浓度的控制需更加谨慎,一般也应参考低浓度吸氧原则,避免因氧浓度过高造成不良后果。
3.生活方式上,吸烟的慢阻肺病人本身存在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吸氧时更要严格控制浓度,因为吸烟加重了肺部的损伤,高浓度吸氧可能进一步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有吸烟史的慢阻肺病人在吸氧时,家属应监督严格按照规定浓度给予吸氧。
4.有其他基础病史的慢阻肺病人,如合并心脏病等,吸氧浓度的控制也需谨慎。例如合并肺心病的病人,氧浓度过高可能影响心脏的氧供需平衡,所以同样要将氧浓度控制在28%-30%,以保证在改善肺部缺氧的同时,不加重心脏负担。
二、吸氧流量把控
1.吸氧流量通常建议控制在1-2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氧分压。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采用1-2L/min的流量吸氧,能有效缓解慢阻肺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比如通过对大量慢阻肺病人进行吸氧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监测对比,发现使用1-2L/min流量吸氧后,病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有所改善。
2.年龄差异对吸氧流量有影响,老年慢阻肺病人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流量过大会增加心肺负担,所以更适合1-2L/min的低流量吸氧。儿童慢阻肺虽少,但若发生,流量的把控需极其严格,一般建议流量更低,可能在0.5-1L/min左右,以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生活方式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慢阻肺病人,机体氧耗相对较高,但由于存在肺部通气功能障碍,也不能自行增加吸氧流量,仍需维持1-2L/min的流量,因为过高流量的吸氧可能打破机体原本的呼吸调节机制,导致呼吸功能进一步紊乱。
4.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慢阻肺病人,吸氧流量的控制同样要遵循1-2L/min的原则。因为流量过高可能引起血压波动等不良情况,影响整体病情的稳定。例如,过高流量吸氧可能导致病人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后负荷,不利于合并高血压的慢阻肺病人的病情控制。
三、吸氧装置选择与维护
1.吸氧装置可选择鼻导管吸氧等方式。鼻导管吸氧简单易行,病人舒适度相对较高。在选择鼻导管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管径的鼻导管,以保证吸氧的通畅性。同时,要定期对吸氧装置进行维护,如鼻导管要定期更换,防止堵塞影响吸氧效果。有研究表明,定期清洁和更换吸氧装置能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降低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2.年龄因素影响装置的选择和维护细节。儿童使用的吸氧装置要更加柔软、舒适,且在维护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对儿童娇嫩的鼻腔造成损伤。老年病人皮肤相对松弛,选择鼻导管时要注意固定牢固,防止吸氧装置脱落,在维护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老人的鼻腔黏膜。
3.生活方式上,爱运动的慢阻肺病人在使用吸氧装置时,要确保装置的稳固性,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吸氧装置脱落。例如,运动时可选择固定性更好的吸氧装置固定方式,如使用专业的吸氧管固定带等,同时在运动前后要检查吸氧装置的状态,保证吸氧的持续进行。
4.有皮肤过敏史的慢阻肺病人,选择鼻导管时要注意材质,避免使用会引起过敏的鼻导管材质。在维护吸氧装置时,要关注鼻导管接触皮肤部位的情况,如有过敏迹象要及时更换吸氧装置,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措施。
四、吸氧环境注意事项
1.吸氧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如果环境通风不良,会导致吸氧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氧效果;而直接吹风可能使病人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例如,在室内吸氧时,可将窗户打开一条缝保持通风,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向病人。
2.年龄不同对吸氧环境的要求有所差异。儿童吸氧时,环境温度要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儿童呼吸道。老年病人吸氧环境温度也应适中,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于嘈杂影响老人休息,因为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慢阻肺病人病情的恢复。
3.生活方式中,喜欢在室内摆放花草的慢阻肺病人,要注意花草是否会引起过敏等情况。如果病人对某些花草过敏,就不应在吸氧环境中摆放相关花草,防止过敏反应影响吸氧时的呼吸状态。
4.有睡眠障碍的慢阻肺病人,吸氧环境要尽量营造安静、舒适的氛围,有利于病人休息和吸氧时的呼吸调节。可通过使用窗帘、隔音材料等改善环境,保证病人在吸氧时能有良好的睡眠环境,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