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什么意思
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等的病理状态,发病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炎症等机制有关,分为慢性阻塞性、老年性、代偿性、间质性等类型,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及相应体征,可通过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诊断,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预防需避免吸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一、发病机制
1.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正常情况下,肺内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保持平衡,当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时,会导致肺组织破坏,引发肺气肿。例如,吸烟等因素可使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释放增加,抗蛋白酶(如α?-抗胰蛋白酶)对其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破坏肺组织的弹性纤维。
2.氧化应激:体内的氧化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失衡,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可损伤肺组织细胞,导致肺气肿的发生发展。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可增加氧化应激反应。
3.炎症机制:气道、肺实质等部位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破坏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分类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多与长期吸烟、慢性气道炎症等有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男性相对更易患病,与长期的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且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吸烟的累积量等有关。
2.老年性肺气肿: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弹性减退而发生的肺气肿,常见于老年人,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肺组织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弹性纤维等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3.代偿性肺气肿:部分肺组织失去功能,其他肺组织代偿性膨胀引起的肺气肿,比如肺叶切除术后等情况,剩余的肺组织为了代偿失去功能的肺组织的气体交换等功能而出现膨胀。
4.间质性肺气肿:因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引起的肺气肿,多由于肺泡内压力过高导致肺泡壁破裂,常见于剧烈咳嗽、胸部外伤等情况。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逐渐加重,严重时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这与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随着肺气肿病情进展,肺的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缺氧逐渐加重,呼吸困难症状愈发明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本身肺功能有所下降,肺气肿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更易影响其日常活动,如步行、上下楼梯等;儿童患肺气肿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活动能力。
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性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脓性。吸烟的肺气肿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往往更明显,因为吸烟刺激气道产生更多分泌物。
全身症状: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症状,这与长期缺氧、呼吸功能不全等有关,长期的缺氧状态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状况的改变。
2.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桶状胸的形成与肺气肿时肺过度充气有关,使得胸廓的前后径增加。
触诊:语颤减弱。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传导语颤的能力下降。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过清音是因为肺组织含气过多,叩诊音的性质发生改变。
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呼气延长是由于气道狭窄,呼气时间延长,心音遥远是因为心脏被过度充气的肺组织所包围,传导距离增加。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通过X线可以观察到胸廓和肺组织的大体形态改变,帮助初步判断肺气肿的情况。
胸部CT检查:比X线更能准确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可发现轻微的肺气肿改变,对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肺气肿有一定帮助。例如,可以清晰地看到肺组织内的气囊等结构。
2.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指标,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小于70%是诊断COPD的重要指标,而肺气肿是COPD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肺气肿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肺功能检查需要根据其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小儿多采用潮气呼吸肺功能等检查方式来评估肺功能情况。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这是阻止肺气肿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因为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康复治疗,如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可以改善呼吸功能;长期家庭氧疗,对于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可以提高生存率,氧疗可以纠正缺氧状态,减轻心肺负担。
急性加重期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解痉平喘,常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
2.预防
避免吸烟:吸烟是引起肺气肿的主要危险因素,避免吸烟以及避免吸入二手烟是预防肺气肿的关键措施,对于各个年龄人群都应强调远离烟草。
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环境,在空气污染严重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
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可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肺气肿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