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区别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发病与经血逆流种植等有关。两者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上有差异,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常见,多一般治疗,严重再药物治疗,继发性痛经针对原发病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个体化情况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情况各有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通常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2.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是经血逆流种植学说,即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生长、蔓延,形成异位病灶。此外,还与免疫炎症反应、遗传因素、血管生成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痛经:原发性痛经多在青春期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继发性痛经发病时间常在初潮后数年出现,疼痛进行性加重,可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出现,除下腹痛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盆腔相关症状,如性交痛等,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附件区包块等异常。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和痛经、不孕、性交不适等。疼痛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常在月经开始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不孕率较高,可达40%左右,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等有关。性交不适多发生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使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
三、诊断方法区别
1.痛经: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痛经的发生时间、疼痛性质及程度等,同时进行妇科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必要时可结合B超等检查排除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
2.子宫内膜异位症: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妇科检查外,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如B超可发现卵巢异位囊肿(典型表现为附件区囊性肿物,壁厚,囊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情况,还可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确诊。
四、治疗原则不同
1.痛经: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如重视心理治疗,月经时的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和顾虑可缓解疼痛,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戒烟等均对缓解疼痛有一定帮助;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从而减轻痛经程度。继发性痛经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由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等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2.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生育要求等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萎缩;孕激素类药物,如甲羟孕酮等,使异位内膜蜕膜化和萎缩;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使异位内膜萎缩,但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手术方式包括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1.青春期女性:对于青春期痛经患者,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应首先采用一般治疗,如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认识月经相关生理现象,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来缓解不适。若疼痛严重再考虑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非甾体抗炎药。而对于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怀疑,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由于青春期患者仍有生育需求,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未来生育功能的影响。
2.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痛经若为继发性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应积极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上倾向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尽快妊娠,因为妊娠本身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无生育要求但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
3.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若出现痛经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和激素水平等。对于痛经,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评估手术对其内分泌功能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