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和哮喘的区别
肺气肿与哮喘在定义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表现上存在差异。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等的病理状态,发病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有关;哮喘是异质性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与免疫-炎症机制等有关。症状上肺气肿早期劳动等时气短,渐加重,有桶状胸等;哮喘是反复发作喘息等,可自行或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肺功能检查上肺气肿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有舒张或激发试验阳性等。影像学上肺气肿胸部X线等可见胸廓扩张等,CT可显示范围程度;哮喘缓解期X线可无异常,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差异
1.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肺部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例如吸烟等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使抗蛋白酶系统功能降低,而蛋白酶活性相对增强,导致肺组织破坏,肺泡壁弹性纤维断裂,肺泡融合形成肺气肿。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男性相对更易患病,与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等也有一定关联。
2.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机制,如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激活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平衡失调,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优势,引起气道黏膜下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痉挛、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重塑等。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时期发病较为常见,有一定遗传倾向,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诱发因素,性别差异相对不似肺气肿那么突出,但也有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在哮喘发病及病情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细微差别。
二、症状表现差异
1.肺气肿: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逐渐加重,稍一活动甚至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还可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咳嗽多为轻度慢性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性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病情严重时出现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等体征。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长期患病,肺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日常活动受限明显,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合并肺心病等并发症,出现相应的右心衰竭表现,如下肢水肿等。
2.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儿童哮喘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夜间及清晨咳嗽较为明显。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在运动后喘息发作更常见,而成年哮喘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发作更典型,性别对哮喘症状本身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用药反应等方面可能因个体差异存在一定不同,病史较长的哮喘患者可能出现气道重塑,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不易完全缓解。
三、肺功能检查差异
1.肺气肿:肺功能检查显示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70%,残气量增加,残气量占肺总量比值(RV/TLC)>40%,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均增高,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且DLCO与肺泡通气量的比值(DLCO/VA)下降。不同年龄的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不同,老年患者由于肺组织弹性进一步减退,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病史较长且吸烟等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的患者肺功能恶化速度更快。
2.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FVC、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下降,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也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可能因年龄不同有一定特点,如幼儿肺功能检查操作相对困难,但可通过潮气呼吸肺功能等方法辅助评估,而成年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相对更易准确获取,性别对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本身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有差异,病史较短的哮喘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肺功能可较好恢复,而病史较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肺功能会逐渐下降。
四、影像学表现差异
1.肺气肿: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表现为肺组织密度减低,肺纹理稀疏、变细等,还可发现是否存在肺大疱等并发症。不同年龄的肺气肿患者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儿童肺气肿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影像学表现有其自身特点,而中老年肺气肿患者影像学上更易出现典型的肺过度充气表现,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合并肺部感染等情况,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等炎性改变。
2.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胸部CT检查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但不如肺气肿的CT表现典型。儿童哮喘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相对不特异,有时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等,而成年哮喘患者胸部影像学在发作期也以过度通气表现为主,性别对哮喘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影响不大,病史较短的哮喘患者影像学改变在治疗后多可恢复正常,而病史较长且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出现气道壁增厚等气道重塑的影像学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