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是什么引起的
慢性盆腔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常见病原体,经上行、淋巴系统、血行传播等途径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刮宫术、输卵管相关手术、宫腔镜操作等可致感染)、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经期用品、经期性交易引发感染)、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腹膜炎等炎症可蔓延至盆腔)及既往盆腔炎病史(急性期未彻底治愈或残留病灶复发可致慢性盆腔炎)。
一、病原体感染
1.常见病原体类型: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沙眼衣原体感染多发生在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交年龄小的女性。其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若未及时彻底治疗,易转为慢性。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发盆腔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盆腔组织的长期炎性损伤。
淋病奈瑟菌:也是重要的致病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同样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炎。它会引起盆腔内黏膜的炎症,长期刺激导致盆腔组织的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等病理改变。
其他病原体:如厌氧菌、需氧菌等混合感染也可导致慢性盆腔炎。例如,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杆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在女性生殖道防御功能下降时容易引发感染,并逐渐转为慢性炎症状态。
2.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病原体经阴道、宫颈上行蔓延至盆腔脏器。例如,女性在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进行不洁的阴道冲洗等,容易使病原体侵入阴道,进而上行感染盆腔。另外,不洁的性行为也是导致上行感染的重要因素,病原体可通过性交直接进入阴道,然后向宫颈、宫腔、输卵管等部位蔓延。
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可通过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比如,女性进行宫腔手术(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时,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符合无菌要求,病原体可通过手术创面的淋巴管进入盆腔,引起盆腔炎症,若急性期未彻底治愈则可能转为慢性。
血行传播:较少见,但也可发生。例如,结核菌可通过血行传播引起盆腔结核,进而导致慢性盆腔炎。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如肺部等,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盆腔,引发盆腔的慢性炎症。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手术类型及感染风险:
刮宫术:包括诊断性刮宫和治疗性刮宫等。在进行刮宫术时,子宫腔的内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操作可能会破坏宫颈的防御机制。如果手术环境不严格无菌,或者患者本身的生殖道存在潜在的感染病灶,就容易导致病原体入侵盆腔,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显示,刮宫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概率与手术操作的无菌程度密切相关,无菌操作不严格的情况下,感染风险明显增加。
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等输卵管相关手术:这些手术会涉及到宫腔和输卵管的操作,同样可能损伤生殖道黏膜,降低局部的防御能力。若术后没有做好抗感染措施,病原体容易沿着手术操作的通道进入盆腔,引起慢性盆腔炎。比如,术后患者阴道出血期间若过早进行性生活,会进一步增加感染的机会,使得炎症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宫腔镜操作虽然是在相对较清洁的宫腔环境下进行,但也可能导致宫腔内的微环境改变,破坏局部的免疫屏障。如果术后发生感染,也可能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例如,宫腔镜检查后患者若出现发热、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就可能转为慢性炎症状态。
三、经期卫生不良
1.经期卫生习惯的影响:
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卫生棉条: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阴道的自净作用减弱,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如果使用了质量不合格、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容易滋生细菌,这些细菌可通过开放的宫颈口侵入盆腔,引发炎症。研究发现,使用不洁经期用品的女性患慢性盆腔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使用合格经期用品的女性。
经期性交:月经期间进行性交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此时性交会使男性生殖器上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带入阴道,并逆行感染盆腔。因为月经血是细菌等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性交时的机械性刺激还会导致子宫收缩,使得病原体更容易进入盆腔深部。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慢性盆腔炎,对女性的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的影响:
阑尾与女性内生殖器相邻,阑尾发生炎症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例如,急性阑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逐渐扩散到右侧的输卵管、卵巢等盆腔器官。阑尾的炎症性渗出物等可波及盆腔组织,导致盆腔组织出现炎性反应,长期的炎性刺激会使盆腔组织发生纤维化、粘连等病理改变,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2.腹膜炎的影响:
盆腔腹膜炎往往是由其他部位的腹膜炎蔓延而来,如胃肠道的炎症等。当腹腔内其他器官发生炎症时,炎症可通过直接接触等方式累及盆腔。例如,胃溃疡穿孔导致的腹膜炎,其炎性渗出液可流入盆腔,引起盆腔的炎症反应。如果这种炎症没有得到彻底控制,就可能转为慢性盆腔炎,表现为盆腔的长期隐痛、不适等症状。
五、既往盆腔炎病史
1.急性期未彻底治愈的后果:
盆腔炎急性期时,病原体感染盆腔组织,引起局部的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如果在急性期没有采用规范、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或者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较弱,病原体不能被完全清除,炎症就会转为慢性。例如,患者在急性盆腔炎发作时,仅使用了短期的小剂量抗生素治疗,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此时病原体可能并未被彻底杀灭,炎症持续存在,盆腔组织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等慢性改变,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
即使急性期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盆腔内可能已经存在潜在的炎性病灶,这些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再次激活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比如,女性在劳累、月经期等抵抗力相对较低的时候,既往盆腔炎残留的病灶可能会复发,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反复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