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哮喘病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与免疫炎症、神经调节机制相关,有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诊断需符合反复发作等标准及相关试验,治疗管理包括避免触发因素、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
一、哮喘病的定义
哮喘病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气道炎症会使得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高反应性,进而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哮喘病的发病机制
1.免疫炎症机制
机体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因素后,免疫系统被激活,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结合在细胞上的IgE结合,促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发哮喘的发作。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哮喘患者体内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神经调节机制
支气管哮喘与神经调节失衡有关。呼吸道存在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β受体(主要是β2受体)使支气管舒张;胆碱能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通过M受体使支气管收缩。NANC神经系统又分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舒张神经系统(VANC)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收缩神经系统(SANC)。当神经调节失衡时,如β2受体功能低下、M受体功能亢进或VANC功能减退、SANC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气道反应性改变,引发哮喘。
三、哮喘病的常见症状
1.喘息
是哮喘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发出高调的声响,多在呼气时明显,这是由于气道痉挛、狭窄,气流通过受限所致。在儿童中,喘息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不同年龄的儿童哮喘喘息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往往较频繁,且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关系密切。
2.气急
患者会感觉呼吸急促,难以完成正常的呼吸节奏,活动后气急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气道炎症和痉挛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使得气体交换受限,机体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就会出现呼吸加快、气急的表现。
3.胸闷
患者自觉胸部有压迫感,感觉呼吸不畅,这种胸闷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感觉胸部稍有不适,重者则会有明显的憋闷感。胸闷也是由于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与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4.咳嗽
咳嗽是哮喘常见的症状之一,有些哮喘患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可以是刺激性干咳,也可以伴有少量痰液,多在接触刺激性气体、冷空气、过敏原等因素后诱发或加重,夜间或清晨咳嗽往往较为明显。
四、哮喘病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例如,接触花粉后出现喘息发作,或者在运动后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就符合与相关因素有关的表现这一特点。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通过肺部听诊可以发现这种特征性的哮鸣音,哮鸣音是由于气道狭窄,气流通过时产生湍流而形成的。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经过平喘等治疗后,患者的喘息、气急等症状能够得到缓解,或者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症状也会自行减轻或消失,这也是诊断哮喘的一个重要依据。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例如,心源性哮喘多有心脏病史,常伴有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与哮喘的症状有明显区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③昼夜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异率≥20%。
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以通过这些试验来辅助诊断哮喘。比如支气管激发试验,是给患者吸入激发剂,观察是否诱发哮喘发作;支气管舒张试验则是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后,观察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等。
五、哮喘病的治疗与管理
1.避免触发因素
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对于因运动诱发哮喘的患者,应在运动前做好预防措施,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触发因素可能不同,儿童哮喘患者可能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哮喘患者可能与冷空气刺激关系较大,要注意保暖。
2.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它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是控制哮喘慢性炎症的基础药物;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能快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喘息症状;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来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3.长期管理
建立哮喘患者的长期管理档案,定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要了解哮喘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等。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孩子复诊,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活动,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等,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如吸烟环境等,因为吸烟会加重气道炎症,不利于哮喘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