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70%-80%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引起,有年龄、生活方式、环境等诱发因素,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及相应体征,可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诱因预防。
一、定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
二、病因
1.病原体
病毒:占70%-80%,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副流感病毒等。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免疫力逐渐衰退、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导致自身抵抗力降低时,易受病毒侵袭而引发感染。例如儿童由于鼻腔相对狭窄、呼吸道黏膜柔嫩,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更容易感染病毒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约占20%-30%,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比如在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后,细菌更容易侵入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
2.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相比成年人更容易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包括免疫功能下降等,也较易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增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环境因素:寒冷、潮湿、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比如在寒冷的季节,人体为了保暖,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局部症状:常见的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干、咽痒、咽痛等。例如鼻病毒感染常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状,而流感病毒感染除了有流涕、鼻塞外,还可能伴有较为明显的咽痛。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相对病毒感染可能稍轻,但也可出现较明显的发热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在全身症状方面更为突出,除了发热、乏力等,还可能因发热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
2.体征
鼻部体征: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鼻甲肿大等。
咽部体征:咽部可表现为充血、水肿,有的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等。例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上常可见有脓性分泌物。
四、诊断
1.病史和症状体征: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前是否有接触传染源、近期身体状况等,结合患者出现的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以及相应的鼻部、咽部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病毒性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一般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而细菌感染患者白细胞总数多有升高。
病原学检查:一般在病情较重或需要明确病原体时进行,如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原体,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但在普通门诊等情况下,一般先根据临床初步判断进行经验性治疗。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同时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在家庭中,儿童与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接触时更要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2.对症治疗
发热:对于发热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减少衣物、多饮水等物理降温方法。当体温超过一定范围且患者出现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不恰当的用药。成人发热时如果体温不是很高,也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法,若体温较高或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
缓解鼻塞、流涕:可使用鼻腔减充血剂等缓解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尤其是儿童要谨慎使用,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3.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流感病毒等特定病毒感染,在发病早期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细菌感染: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
六、预防
1.增强体质
适度运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儿童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成年人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老年人可以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橙子、柠檬等)、蔬菜(西兰花、菠菜等)以及优质蛋白质(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避免诱因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要注意头部、脚部等部位的保暖,防止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周围有人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注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佩戴口罩。
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